周 六下午的时候,店里来了一家三口,我们都很熟悉。
爸爸在小镇的大学当教授,前几年半年在中国、半年在英国;妈妈带着儿子一直在英国。
从Rogamo刚开业,他们一家就是店里的常客了。我有个习惯,会在微信昵称里对一些常来的顾客进行备注,至今妈妈的微信后面都还标注着「常客」。
时间太快,一晃就五六年了。
小男孩从坐婴儿车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帅气的「大小伙子」了,已经上学了!
我依然记得,最初的时候,小男孩偶尔把水杯弄翻,水洒了一地,妈妈还批评孩子。我劝妈妈不用生气,这很正常嘛,一会儿我来打扫。
这次他们进门的时候,我看见小男孩扭扭捏捏不太想进来,进门后我发现还哭红了眼睛。我就问,今天怎么啦,这么伤心啊。
妈妈说,来店里前孩子又要喝奶茶,两口子都没同意,所以哭哭啼啼。
我说这就对了,那东西真不能常喝,偶尔喝一下关系不大。然后我们就聊了关于奶茶的一些话题。
我说,我现在喜欢英式茶了,几乎每天都喝,就是最简单最传统的:红茶+牛奶+蜂蜜。
我还建议她,自己给孩子在家里做各种水果茶饮,天然、简单、健康、美味。
一
近几年,「中餐出海」成了许多餐饮人心中的梦。
火锅开到了伦敦,螺蛳粉飘到了纽约,街边的手打柠檬茶也排起了长队。而那一杯杯摇出泡沫的奶茶,似乎成了中式饮食走向世界的象征——年轻、甜美、流行。
但我并不看好奶茶。
或者说,我不看好这种靠香精堆出来的甜味幻觉。这种幻觉,说严重一点,喝太多了就会上瘾。
开店这几年,Rogamo店里的饮品都是非常传统的基本饮料:Coke、英式茶饮,还有天然的冰豆浆和热豆浆。
也就是说,我喝什么就卖什么。
不少留学生从店外带来奶茶,我也默认大家可以带进来喝。有街头奶茶店的,也有星巴克的。不忙时候,我也会唠叨几句奶茶的常识。
从大家带进来的各种奶茶来看,星巴克在奶茶的研发和上市上,非常克制,极其单一。
而大多数从奶茶店带来的奶茶,香气浓得太过稳定。直到我收桌,顾客留下的奶茶杯都还带着香气。
我知道,这种香味,不再是食材或食物的香气。这类奶茶饮品的核心是配方,不是食材。
真正的食材,其实是会「变」的。
同一款茶叶,春天与秋天的味道不同;同样的牛奶,早晨的香气和傍晚也不一样。食物的魅力,本该来自它的不完美与流动。
而奶茶的世界不是这样。
它要求每一杯都「一模一样」:香味要浓,甜味要准,奶香要稳,入口要顺滑。于是,香精、奶精粉、植脂末、浓缩液这些工业原料,就成了标配。
你喝到的那一口「黑糖波霸」的香,其实是乙基麦芽酚与焦糖香精的合作;浓香的「芋泥鲜奶」,可能根本没见过一颗真正的芋头。
它的香味、颜色、口感,大多来自复配香精、色素、植脂末和奶精粉——这就是所谓的「科技狠活」。
那香味浓得不自然却又让人上瘾。这正是「科技狠活」最成功的地方,它懂得怎样快速刺激我们的感官,而不是慢慢取悦我们的味觉。
二
在英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奶茶店开得越来越多,但几乎没有一家会在杯子上列出完整配料。这是合法的——因为现制饮品属于「现场制作食品」,不受预包装食品标识法的约束。
大多数奶茶店都挂着「现制」的牌子。可这个现制,往往只是「现场冲泡」。
原料是早已预制好的粉末、浓缩液和糖浆。
按照现有的食品法规定,这类现制食品不需要公示配料表,只要原料来源合规,就算合法。
但合法,不等于诚实,更不等于健康。
消费者看到的,是新鲜的摇壶与冰块声;闻到的,是扑面而来的香气。至于那香气从哪里来,谁也说不清。
你不知道那股「黑糖香」是熬出来的还是调出来的,也不知道「鲜奶」是不是奶精粉兑水。
这样的「不透明」,或许短期内能省成本、保口味,但长远看,却是在透支信任。
对想要出海的餐饮人而言,这是最值得警惕的:世界市场看重的不是来自中国的甜味,而是诚意。
现行制度不代表天然正确,透明才代表持久的诚意。
三
中餐的力量,不在于一碗粉多辣、一锅汤多浓,而在于它背后的生活方式。
火锅输出的是「共食」的文化;川菜输出的是「香辣平衡的味觉美学」。
而奶茶想要成为中国的饮食代表,就不能只是甜、香、浓的模拟游戏,而应该输出「茶的精神」——那份克制、沉静与讲究层次的味觉。
可惜,多数奶茶品牌选择了另一条路——速度与复制。
他们不讲故事,只讲配方;不讲文化,只讲流量。当「香精+糖浆+奶精」成为标配,当所有城市的奶茶都一个味道时,这门生意就失去了灵魂。
奶茶出海不应该只是把「中国街头的甜饮」复制到海外,而应该让外国人真正理解——
中国人喝茶,不只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对节奏、对感官的自我节制;应该回到茶本身的文化——讲究茶叶的层次、香气的短暂、手工调制的仪式感。
但这样做,成本高、速度慢、味道不稳定,而「科技狠活」恰恰相反:低成本、高稳定、无灵魂。
因此,奶茶在海外市场虽能迅速铺开,但难以持久。当潮流退去,它既无文化深度,也无健康价值,难以形成品牌忠诚度。
文化输出,不能只是中国速度和中国甜。
四
如果你非要出海开奶茶店,我有几点建议:
别让「风味工厂」替你定义中国味道。真正的中国饮食魅力在于「真材实料」「现场火候」,而不是香精调味。
把「健康」作为核心竞争力。
国际市场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国内。低糖、低脂、无添加,是未来饮食的主旋律。
中式茶饮若能以天然茶叶、谷物、豆乳为主打,反而能占据高端市场。
出海不是把「喜茶」「蜜雪」复制出去,而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如何理解茶与甜」。就像我做地地道道的手工肉夹馍一样,让英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面食的味道。
用真食材讲故事,比任何营销都更有力量。
我们小镇主街上有一家饮品店,叫Knoops,主打咖啡和茶。你能想象吗?他们把中国的很多中式调味品原材料搬到了店里,用来调制饮品。比如肉桂和八角。
当别人都在做标准化的甜和香时,你若能做一杯「真」的奶茶,反而更能打动人。
奶茶出海,也许还会再热一阵。但当香气散去,留下的会是什么?
我相信,唯有真材实料、诚实透明、尊重食物本身的味道,才能真正代表中国餐饮走出来。
因为,中餐的力量从来不是甜,而是真。
嘴上甜,作用不大,还容易迷惑人。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yinpin/5394.html
-
秋冬暖养正当时,一杯有机枸杞原浆,唤醒原生能量
当季节轮转,天气渐凉,我们的身体也开始渴望更深层的滋养。此时,餐饮食材网推介一味传承四千年智慧、融合现代有机科技的养生佳品——有机宁夏枸杞原浆,正能成为您日常呵护健康的贴心伴侣。它并非普通的枸杞制品,而是凝聚了自然精华的“液体红宝石”,以其纯净之姿,为身体注入温暖与活力。 四季滋养,秋冬尤宜的“贴身...
3天前
-
家常养生茶饮黄芪姜枣茶 去寒好帮手功效与用法解析
黄芪姜枣茶是一款经典的药食同源饮品,以黄芪、生姜、红枣为核心原料,兼具调理身体与日常保健的作用,尤其适合体质偏寒、气血不足人群饮用。从功效来看,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补气固表,黄芪作为传统补气药材,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气虚乏力、精神不振等状态;生姜性温,可温中散寒,缓解因寒气入侵引发的畏寒、腹痛;红枣则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帮助改善气血亏虚导致的面色...
3天前
-
便秘太折磨人?3款“通便饮品”随手做!喝几天肚子就顺了
有没有人跟当餐君一样,一便秘就特难受:一周拉不了三次,每次蹲厕所脚都麻了还没动静,好不容易排点,还干得结块,总觉得没拉干净;明明吃得不多,肚子却胀得像鼓,身上的肉也跟着长;使劲用力吧,还怕菊花不舒服,其实这都是消化慢、肠道没动力闹的。 今天分享3款超简单的“通便饮品”,不用复杂步骤,家里有食材就能做,喝着舒服还没副作用,坚持几天就能感受到肚子不胀了,排便也顺...
2天前
-
一种难以复制的古域风味普洱茶
为什么这么多人喝普洱茶,还一喝就上瘾,开始走上买茶、藏茶的之路?今年春天绿茶季后,当餐君到上海拜访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小夏。小夏是美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理论体系完善,尤擅字画赏析。在一次古画鉴赏会上,她结识了几位金融圈的朋友,毕业后直接到他们的俱乐部工作,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也开发一些小众的文房精品,供俱乐部的成员业余赏玩。俱乐部位于浦东新区的一处私人别墅内,...
2天前
-
2025饮品研发邀请赛在苏州举办,打造饮品行业创新风向标
餐饮食材网获悉,作为“第34届中国厨师节暨2025中国厨艺与餐饮博览会”的重要新增项目,由中国烹饪协会休闲简餐与饮品专业委员会承办、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2025饮品研发邀请赛”10月17—18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该赛事系首次亮相国家级餐饮博览会,旨在推动饮品市场实现创新...
2天前
-
日本功能饮料数据快报
1️⃣渗透率日本功能饮料渗透率为42%(咖啡为75.8%),其中经常饮用的消费者占比为6.6%,偶尔饮用的消费者占比为35.5%,对比咖啡经常饮用的消费者占比达到了51.8%(全日本咖啡协会)2️⃣疲劳感:日本全体人口中,有63.1%的人有疲劳感,其中20-50岁女性中有70%有疲劳感。(株式会社プラネット)3️⃣功能饮料饮用频度。每周至少1次占12.6%...
3天前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