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餐饮供应链:当餐市场
食客: (3420)
食材: (35)
1

餐饮食材网认为:团餐作为中国餐饮市场的重要支柱,承载着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场景的规模化餐饮需求。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升级的双轮驱动下,团餐行业向智慧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加速演进。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团餐定义及范畴

团餐,是指面向团队供应的餐饮服务形式,即为相对固定的人群以相对固定的模式批量制作和供应餐饮食品。本报告中,团餐客户群体主要包含中小学、大学、医院、企业、政府机构等。

团餐企业,是指根据团餐客户群体的需求,以承包入驻、集体配送、团餐平台为主要运营模式的服务单位。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团餐行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以“大食堂”的形式为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提供餐食服务。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为团餐提供发展机遇,各机构自建食堂并开始进行市场化运作。21世纪初,团餐行业整体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伴随消费者对于餐饮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安全情况等多方面要求的提高,团餐行业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型。

中国团餐行业产业图谱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团餐行业市场规模

三产融合引导和中央厨房普及等因素助推下,团餐行业规模稳态增长。

一方面,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下,团餐企业通过“中央厨房+集体配餐”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提升区域内农民收入水平、提供当地就业岗位,与三产融合政策相适配。另一方面,团餐企业积极布局中央厨房,并利用中央厨房和集体配餐结合的方式提升自身业务灵活性以及菜品制作标准化。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艾瑞基于自有模型测算,2024年团餐市场规模约2.7万亿元,预计2026年团餐市场规模将超3.5万亿元。团餐行业客群及需求规模相对稳定,市场韧性强于餐饮市场整体表现,保持稳态增长。

中国团餐行业客群分布

学校、医院、企业等团餐典型客群场景具有明显需求差异,团餐企业通过精准定位形成定制化服务链条

团餐行业客群场景主要分为学校、医院、企业、政府机构四大类,各客群场景对于团餐的需求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学校场景需考虑寒暑假带来的需求波动,对团餐企业供应链弹性提出挑战;中小学场景餐标较低,午餐时段用餐流量高度集中;企业与政府机构场景以午餐为主要时段,餐标较高,对团餐企业整体供给水平与解决方案定制化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医院场景需全年、全天候营业。需求差异影响下,团餐企业需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并针对场景特征构建差异化能力生态。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团餐行业客群以学校为主,保障型供餐场景市场份额将提升。

团餐行业客群以学校场景为主,以营收口径计,学校场景营收占比约为52.7%,其他客群场景占比依次为企业(26.3%)、政府机构(10.8%)、医院(9.6%)以及其他客群场景。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县域中小学客群场景正逐步成为团餐行业中学校场景中的业务增量,有望带动学校场景市场份额提升;而工厂等企业场景受经济形势与员工多元化饮食需求的影响,市场份额或将压缩。

中国团餐行业运营模式

为适配多场景用户的团餐需求,多种运营模式并存。

(1)承包入驻模式即团餐企业入驻甲方客户的场地内,为其提供团餐服务,其营收来源于甲方支付的服务费用或者菜品售出与制作成本的差额;

(2)集体配餐模式即团餐企业利用中央厨房对菜品完成加工制作或半加工制作,将菜品配送至甲方客户指定地点,其营收主要来源于甲方支付的服务费用;

(3)团餐平台模式即提供团餐服务平台,允许团餐企业和社餐企业上线,并为甲方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团餐服务,其营收主要来源于交易额抽佣与甲方客户的系统接入费。三种模式在服务标准化、响应及时性和数字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 / 承包入驻模式

承包入驻模式依托大规模用餐需求,摊薄入驻运营成本,与客户深度绑定,依赖客户关系构筑企业护城河,难以实现规模化扩张。

承包入驻模式为中国团餐行业的主要运营模式,适配于具备一定规模且有固定食堂场所的学校、医院、大型企业、政府机构等客户场景,获客难度较大,难以实现业务规模化扩张。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承包入驻模式的食材成本约占42%,净利润率为约6%,低于社会餐饮水平;若伴随团餐行业规范化发展,提高行业运营的合规性要求,净利润率将进一步承压。

2 / 集体配餐模式

中央厨房集中加工制作支撑标准化、规模化供给,降低供应链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灵活满足小规模、定制化用餐需求。

集体配餐模式无需现场制作,适配于规模较小、不具备固定场所的学校、企业等场景。县域中小学规模普遍较小,就餐人数难以支撑承包入驻模式运营,多以集体配餐模式或学生自带餐作为主要用餐方式。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配送活动为集体配餐企业产生约3%的配送成本,计入食材成本,利润空间压缩至5%以内。

3 / 团餐平台模式

组织社会餐饮资源与供应链资源,提供多元化团餐选择。

团餐平台模式为社会餐饮外卖模式在团餐领域的延伸。适配于用餐人数不稳定且餐食多样化要求较高的企业客群场景,丰富的社会餐饮商家为就餐者提供个性化餐食选择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团餐平台的收入主要由业务流水抽成及系统接入费组成,其配送费用由系统计入订单价格并扣减餐标,成熟的外卖配送网络支撑团餐平台完成配送,并进一步优化每单配送的边际成本。

中国团餐行业利润空间

传统模式利润空间持续收窄,团餐企业有望通过政企合作、精细运营、高附加值场景拓展应对利润空间不确定性挑战。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团餐行业底层逻辑发生当下正根本性转变。团餐市场规模虽持续增长,但在监管趋严、需求颗粒度提升、供给渠道泛化的时代下,团餐行业Top100企业平均利润率从6.3%降至5.2%,团餐已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团餐行业招标逻辑转变

招标频率提升,市场竞争加剧,团餐获客隐性成本与日俱增。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5年,伴随《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全工作的通知》等行业监管政策落地,团餐行业的招标逻辑规范性显著提升,招标评分体系由低价向质量倾斜、项目标准趋严,核心关注全链条经营规范化、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场景化等方面。

中国团餐行业三产融合价值释放

团餐企业打通三产链条,融入地方乡村振兴以巩固市场份额。

团餐企业积极构建三产融合模式,建立全品类、全链条、全业态的供应链服务生态网络,支撑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进而获得地方政府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持续巩固其在地方中小学、政府机构等场景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团餐行业数字化供应链重构

团餐企业提升全链条数字化能力,顺应政策监管与客户招标要求,同时应对经验驱动经营导致的灰色空间与成本损失。

食材供应链条长且角色多,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全流程透明与效率提升已成为团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上游看,数字化能力使食材采购全程可追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从中游看,数字化能力通过在中央厨房、智能分拣、冷链配送、物流跟踪、智慧财务等环节的应用贯穿供应链始终,提升供应链综合效率;从下游看,消费者大数据分析体系等数字化应用有助于提升菜品竞争力,将经验驱动转化为数据驱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与消费者体验。

中国团餐行业市场集中度

对标海外团餐市场,中国团餐市场集中度较低,同质化竞争特征显著,具备供应链优势的龙头企业存在市场整合机会。

据Euromonitor及相关企业年报数据,当前北美团餐市场CR3约80%,欧洲团餐市场CR3约45%。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当前中国团餐市场为6.7%,显著低于北美及欧洲市场。对此,龙头企业将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与企业整合等方式,展现更强市场穿透力。

中国团餐行业多元化主体

粗放式团餐企业竞争力下滑,跨界经营企业将自身供应链优势、品牌优势等渗透至B端市场,为团餐行业带来多元供给。

当餐网2025年中国团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团餐行业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外卖平台企业、连锁餐饮企业、物业企业纷纷布局,依托自身成熟供应链体系、品牌影响力等优势,降低其进入团餐市场的市场推广成本,保证菜品供应质量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能力,推动团餐行业高质量发展。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shichang/3640.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