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

外资餐饮品牌“交棒”中国资本 汉堡王中国也被卖了

餐饮供应链:当餐市场
食客: (3705)
食材: (55)
1

2025年11月,中国消费市场迎来又一标志性事件:全球快餐巨头汉堡王正式将其中国业务的控股权出让给本土投资机构CPE源峰。继星巴克不久前宣布与博裕投资成立合资公司、交出中国零售业务控股权后,这一连串动作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新趋势——越来越多国际餐饮品牌正通过与中国资本深度绑定的方式,重新布局中国市场。

这不仅是资本结构的调整,更是一场关于本土化运营、增长逻辑和战略重心的深刻转型。

汉堡王中国:83%控股权易主,4000家门店目标启航

11月10日,CPE源峰宣布与汉堡王母公司——餐饮品牌国际集团(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 RBI)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组建“汉堡王中国”合资公司。交易完成后,CPE源峰将持有约83%的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RBI则保留17%股份,并继续提供品牌授权与全球支持。

尤为关键的是,新成立的汉堡王中国将获得一份为期20年的独家开发协议,全面负责该品牌在中国大陆的拓展、运营与创新。CPE源峰将向合资公司注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用于门店扩张、营销升级、菜单本地化及运营体系优化。

目前,汉堡王在中国拥有约1250家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根据规划,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跃升至4000家以上,意味着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需新增近300家门店。如此激进的扩张目标,显然离不开对中国消费市场深刻理解与强大本土资源网络的支持——而这正是CPE源峰的核心优势。

外资餐饮品牌“交棒”中国资本 汉堡王中国也被卖了

本土资本崛起:CPE源峰的消费版图

CPE源峰并非初涉餐饮赛道的新玩家。作为中国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其在连锁消费与服务领域已累计投资超100亿元人民币,构建了一个横跨餐饮、美妆、医疗、黄金珠宝与潮流文化的多元生态。其投资组合包括蜜雪冰城(平价茶饮龙头)、泡泡玛特(潮玩IP代表)、老铺黄金(高端古法金饰)、爱尔眼科、美丽田园、雍禾植发等明星企业。

这种“消费+服务”的投资逻辑,使其不仅具备资本实力,更拥有对消费者行为、渠道下沉、数字化运营和品牌年轻化的系统性认知。对于汉堡王而言,引入CPE源峰,无异于获得了一张通往中国三四线城市乃至县域市场的“通行证”。

星巴克先行一步,合资模式成范本

就在汉堡王交易公布前不久,星巴克也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类似安排: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星巴克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包括门店、电商及即饮产品等),博裕投资持股最高达60%,星巴克保留40%。这是星巴克自1999年进入中国以来,首次让出控股权。

两大国际品牌接连“交棒”,释放出强烈信号: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餐饮市场,单纯依靠全球总部的战略和标准化运营已难以为继。本土消费者口味多变、数字化程度高、区域差异显著,加之瑞幸、库迪、塔斯汀等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倒逼外资品牌必须“更中国”。

而与中国顶级资本合作,既能获得资金支持,又能借力其本地资源、政府关系、供应链网络和人才团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中国,为中国”。

合资潮背后:外资策略的理性转向

过去,外资品牌普遍采取独资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以保持品牌调性和控制权。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逐渐显露出局限:

  • 增长放缓
    :中国咖啡与快餐市场虽大,但已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
  • 本土对手凶猛
    :瑞幸咖啡门店数已超星巴克,塔斯汀以“中国汉堡”概念快速扩张;
  • 政策与监管趋严
    :数据安全、食品安全、反垄断等要求提高运营复杂度;
  • 文化适配需求迫切
    :菜单、营销、会员体系必须深度本地化。

在此背景下,“控股权换增长”成为理性选择。保留品牌授权与部分股权,同时让渡运营主导权给更懂中国的伙伴,既可降低风险,又能加速扩张。

未来展望:中外合资或成新常态

从星巴克到汉堡王,再到此前麦当劳中国被中信资本与凯雷收购、Tim Hortons中国由笛卡尔资本主导,国际餐饮品牌在中国的“去中心化”运营已成定局。可以预见,未来更多外资消费品牌——无论是餐饮、零售还是生活方式类——将采用类似合资模式:

  • 资本层面
    :中国资方控股,外资保留少数股权与品牌授权;
  • 运营层面
    :本地团队主导决策,全球总部提供标准与支持;
  • 战略层面
    :聚焦下沉市场、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与ESG实践。

这种“全球品牌+中国引擎”的新模式,或将重塑跨国企业在华发展的底层逻辑。

当汉堡王把83%的中国业务交给CPE源峰,当星巴克将零售控股权让予博裕投资,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股权变更,而是一个时代的转身——那个由外资单方面定义中国消费市场的时代正在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平等、协同、本土驱动的新生态。

对中国资本而言,这是话语权的提升;对国际品牌而言,这是生存与增长的必需;而对消费者而言,或许意味着更多贴合本土口味、更具性价比、更富创新力的产品与体验。在这场双向奔赴的合作中,真正的赢家,终将是市场本身。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shichang/5871.html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