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品牌卷扩张、拼速度,却总在“开三家关两家”?老板们,是不是“越急越做不长久”?当餐君这些年蹲过夜市大排档、聊过百位餐饮老板,见过太多品牌“半年开10店,一年关8店”——但最近在上海、深圳的商圈转了半个月,我发现费大厨的门店越开越密,排队的人却一点没少。
当其他餐饮品牌忙着“跑马圈地”时,费大厨却用“慢扩张”杀出重围——不是“不敢扩张”,是摸透了高端餐饮的“扩张密码”:用户要的不是“更多店”,是“更稳的体验”。
“费大厨扩张”?它偷偷干了件“笨事”:把“一道菜”刻进用户心智
上周在上海静安寺的费大厨门店,我排了40分钟队才吃上辣椒炒肉。邻桌的老顾客跟我唠:“我每周来三次,就认这口——肉嫩、辣香、锅气足,换个店味儿不对,我可不买账。”
这场景像极了三年前我带团队做卤味连锁的经历。当时我们学某网红品牌“快速拓店”,结果三个月开了20家,三个月后又关了15家。后来蹲在门店观察才发现:用户不是不爱吃卤味,是“这家卤味和那家卤味没差别”——汤底味道飘忽、分量时多时少、连包装袋都像“随便印的”。
费大厨的聪明,是把“扩张”的重心从“开店数量”转移到了“产品确定性”上:
-
一道菜打天下:从湖南走到北上广,菜单始终围绕“辣椒炒肉”做文章,连小料台的酸豆角、蒜片都统一配比;
-
供应链死磕细节:辣椒必须用湖南衡东的朝天椒,猪肉只选300斤以内的土猪前腿肉,连炒菜的锅都定制了“导热均匀的铸铁锅”;
-
体验标准化:服务员培训时会反复强调“炒肉要颠锅8次”“出锅前淋半勺茶油”——这些“笨功夫”,让用户在深圳吃的辣椒炒肉,和在长沙吃的分毫不差。
我去费大厨的中央厨房参观,生产总监跟我说:“我们试过用机器炒肉,速度快了3倍,但用户说‘没锅气’;后来还是坚持人工炒,哪怕每天多付200块人工费。”
餐饮扩张的“笨事”,是把“一道菜”做成“用户的味觉记忆”;费大厨的扩张,不是“开更多店”,是“让更多人记住同一口好味道”。
“不着急”的底气:费大厨的“稳”,藏在“用户需求”里
前两年,我接触过一家新锐湘菜馆,学费大厨做“辣椒炒肉”,结果半年就凉了。老板委屈:“我们菜品一样、装修更潮,咋就没人来?”
我去门店蹲了三天,发现问题出在“用户场景”里:费大厨的门店大多开在社区或写字楼附近,主打“家庭聚餐”“朋友小聚”;而那家新湘菜馆开在商圈,客单价定得比费大厨高30%,用户来吃顿饭相当于“吃掉半天工资”,自然舍不得常来。
费大厨的“不着急”,恰恰是“把用户的钱包和需求摸透了”:
-
价格带卡得准:人均80-100元,比高端湘菜馆低一半,比街边小馆高20%,刚好卡在“家庭聚餐能接受、朋友聚会不心疼”的位置;
-
场景适配度高:门店装修走“烟火气”路线,没有花里胡哨的摆盘,连菜单都是手写的“土味标语”——“辣椒炒肉,辣得香才够味”;
-
复购靠“人情”:服务员会记住老顾客的偏好:“张哥,今天给您多放两勺酸豆角”“李姐,您家孩子爱吃嫩的,肉炒老点儿我再给您炒份”。
我有个做餐饮供应链的朋友,总说“高端餐饮要靠‘稀缺感’”。后来他学费大厨,在二线城市推“社区湘菜馆”,人均70元,主打“妈妈的味道”,结果半年开了5家店,复购率稳定在40%——用户说:“在这儿吃饭,就像回自己家厨房,踏实。”
这让我想起做直播时的教训:以前卖零食总追“网红款”“限量款”,结果用户买了就后悔“不如老款好吃”。后来我们改了策略:“经典款永不过时,升级只升级品质”——复购率从15%涨到30%。餐饮行业的“稳”,从来不是“我有多特别”,是“用户有多习惯”。
“扩张”的终极答案:费大厨把“湖南味”变成了“中国味”
现在再看费大厨的扩张,本质上是抓住了餐饮行业的两个底层变化:
1. 用户从“尝新鲜”转向“找熟悉”
十年前,大家下馆子图“新鲜”,专挑“没吃过的菜系”;现在,食品安全、口味稳定成了刚需——费大厨的“辣椒炒肉”,让用户觉得“不管在哪儿吃,都是那个味儿”,自然愿意反复消费。
2. 品牌从“地域标签”转向“全国通用”
很多地方菜系难走出本地,是因为“太有地域特色”——比如有的湘菜馆用本地发酵的酸菜,北方用户吃不惯;而费大厨的辣椒炒肉,把“辣”调得“香而不燥”,连广东用户都能接受。我去深圳门店观察,有个香港游客吃完说:“这辣味不冲,能接受,下次带家人来。”
这让我想起带团队做地方零食的经历。我们有一款湖南酱板鸭,刚开始只在省内卖,后来改了配方:减少辣度、增加甜鲜味,包装上印“湖南老手艺,全国都能吃”,结果半年卖到了全国20个城市——用户说:“不是不爱吃辣,是想要‘辣得舒服’的味儿。”
餐饮扩张的“终极答案”,是把“地域味”变成“全国味”;费大厨的扩张,是用“熟悉感”打破了“地域限制”。
给食品老板的启示:扩张不是“开更多店”,是“做更稳的体验”
最近很多餐饮老板问我:“我们也想学费大厨扩张,但怕‘开一家亏一家’,咋办?”
我的答案是:“扩张”的前提,是“把一件事做透”。
费大厨用了10年时间,把“辣椒炒肉”做成了“国民湘菜”,才敢大规模扩张。我之前带团队做的一款手工米粉,刚开始学别人“快速开店”,结果因为“米浆磨得不够细”“汤底熬得不够久”,被用户吐槽“不如楼下摊儿的好吃”,半年关了3家店。
后来我们蹲在厨房打磨工艺:磨米浆用石磨,熬汤底用筒骨+老鸡,连葱花都要现切——3个月后,复购率涨到50%,这才敢开第二家店。
扩张不是“开更多店”,是“让更多人相信你的‘好’”;费大厨的扩张,是给所有餐饮人上了一课:真正的“快”,藏在“慢功夫”里。
餐饮行业的“胜负手”,藏在“一顿饭的确定性”里
离开费大厨门店那天,服务员跟我说:“我们老板常说,‘开100家店不难,难的是让100家店都好吃’。” 这句话让我突然想起做食品直播的第七年,有个老粉留言:“我不是买你的货,是买你说的‘和家里做的一样’。”
那一刻我懂了:餐饮行业的本质,从来不是“卖多少份菜”,是“让用户吃多少次都觉得‘值’”。
费大厨的“悄然扩张”,从来不是靠“资本催熟”或“营销炒作”,而是靠“把一道菜做10年”“把一家店服务1000次”的坚持。
在这个“快”到让人眩晕的时代,用户需要的不是“更多选择”,是“更少的犹豫”——一顿稳定的好饭,一家靠谱的餐厅,就是最能穿越周期的“餐饮密码”。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jiameng/3959.html
-
顺德菜“大榕树下”创始人刘维华
晨光镇香山村的横坑子,这个深藏于赣南山坳的贫瘠村落,在1981年的蝉鸣声中,迎来了第三个啼哭的婴孩。刘维华蜷缩在土坯房潮湿的草席上时,父亲正夹着破旧的课本走向香山小学的代课教室,母亲挺着孕肚躲避计生干部的仓皇身影,还在村头老榕树的年轮里隐隐作痛。 1981年的中国农村,贫困与严苛的计划生育政策并行。作为家中的第三胎,维华的到来并不被当时的政策所鼓励。&ldq...
2025/03/30
-
沙县小吃淳百味在预制菜风口下探寻自身节奏
在当下的餐饮行业,预制菜正掀起一阵热潮,众多商家纷纷投身其中,期望借此东风开拓新的市场版图、提升经营效益。不过,沙县小吃知名品牌淳百味却在这股预制菜浪潮中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并未盲目跟风,而是以更为审慎的态度探索着小吃产业新的增长点。 坚守传统工艺,珍视手工温度 预制菜的核心在于标准化和便捷化,通过中央厨房大规模生产,再配送至各个销售终端。虽然这种模式有着...
2025/03/31
-
浦东新区浦发唐镇印象汇餐饮招商信息
餐饮食材网当餐君认为,浦东新区唐镇印象汇周边客群以高素质、高收入的人群为主,他们注重生活品质,消费能力强,对商业设施的需求较高。 建筑面积:6.3万m² 商业楼层:L1-L5F 项目地址:浦东新区德淳路230号 车位:500个 区域优势 唐镇印象汇的地理位置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便利:唐镇印象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德淳路230号,紧...
2025/03/30
-
加盟蜀渝拌凉拌菜门店传承川渝美食文化的创业良机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版图上,川渝美食以其独特的麻辣鲜香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川渝美食中的一颗明珠,凉拌菜以其清爽开胃、制作便捷的特点,日益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蜀渝拌作为凉拌菜领域的知名品牌,凭借其正宗的口味、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成熟的加盟体系,正为有志于餐饮创业的人们提供一个低门槛、高回报的创业平台。餐饮食材网将全面介绍加盟蜀渝拌凉拌菜门店的诸多优势...
2025/03/30
-
这些美味可口的零食饮料原来是高陵生产的,你吃/喝过吗?
2025/05/08
-
内蒙古乌兰浩特葛根庙镇乡味集美食街火热招商中
葛根庙镇乡味集美食街,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汇聚地方特色美食,打造集餐饮、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美食地标。现面向社会公开招商,诚邀各路美食豪杰入驻,共创辉煌! 招商店铺信息 二层小楼:300平米,2家,适合大中型餐饮、主题餐厅等。 中型店铺:100平米,2家,适合特色小吃、快餐、饮品等。 小型店铺:50平米,2家,适合甜品、轻食、文创产品等。 入驻优势 1.黄...
2025/03/30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