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餐饮头条

“好吃”没有国标:餐饮的进化与“美味”的代价

餐饮供应链:餐饮头条
食客: (4549)
食材: (19)
1

“好吃”没有国标:餐饮的进化与“美味”的代价

写文章从来不蹭热点,这次也没打算蹭。作为一个曾经在食品安全检测结构工作过的,我来写一点科普的东西,罗和贾的是非争辩,谁对谁错,你站谁,这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我们来说一个这里不太有人讨论的点: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背后的风味评价

吃东西,好吃不好吃,是一个很个人,很主观的体验,类似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葡萄酒的品评测试,葡萄酒品鉴双盲实验科学故事:一致性很低

英国皇家学会化学家Hutchinson说:“在葡萄酒界有太多‘皇帝的新衣’了,我可以轻松找到令我失望的几百英镑

葡萄酒,也可以轻易找到令我惊喜的葡萄酒,它的售价只有几英镑。”

《我们脑中那些挥之不去的问题》

海洋学家罗伯特·霍奇森退休后自己开了一家酒厂,每年参加当地的红酒比赛,偶尔获奖。但对于能不能获奖的标准,实在是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决定做一次内部实验。

霍奇森和评选委员会商定,做了一个长达8年的实验,每次比赛随机选几种酒,把它们藏在所有参赛酒中,让人品尝。霍奇森之后重点关注,看看同一种酒被品尝3次后,大家对它的评价是否一致。

每年只有10%的评委可以对同一种酒的3次评价都保持较好的一致性。但这10%的评委只在某一年能做到这一点,到了其他年份,也不能保持对同一种红酒的评价一致性。

霍奇森通过8年研究得出结论:就算是人们眼中品酒的行家,也完全没有能力分辨出葡萄酒的好坏。

人和机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感受能力差异

但是你说风味这个事情完全主观,没有客观标准么?也不全是,因为所有的风味一方面是人的感受能力,一方面是基础物质的构成,这是有客观的物理化学规律的。

比如巧克力,不同风味的巧克力,大部分人可以通过嗅觉来区分其中的味道差异,但是你用再先进的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仪等等都检测不出来,详细的原理这里不展开说了,因为底层的逻辑是人的嗅觉的灵敏度比最先进的仪器,还要高2-3个数量级。

例如,煤气本身是没有任何味道的,为了确保煤气泄露时能被及时发现,在里面添加了乙硫醇,人类能嗅出空气中极低浓度的乙硫醇(腐败气味,添入煤气作为警告剂),其检测限低于很多仪器。

人类的鼻子中有大约400种不同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当我们闻到一种气味时,是数百种受体被不同程度激活后形成的一个复杂的“模式”或“指纹”

大脑不是一个一个分子地分析,而是瞬间识别这个整体的“模式”,并立刻调用记忆库进行匹配:这是“草莓”、“咖啡”还是“臭鸡蛋”?这种高通量、并行处理的模式识别能力是目前机器难以做到的。

机器的“电子鼻”通常使用数量有限的传感器阵列,其产生的“指纹”复杂度和识别能力仍远逊于生物系统。

另外,感官之间还有协同效应,人对食物的“风味”(Flavor)是嗅觉(后鼻嗅觉)、味觉(酸甜苦咸鲜)、触觉(涩、辣、麻) 的综合体。这种多模态传感的融合极大地增强了对有机物的感知深度和复杂度。机器要模拟这种融合,技术难度极高。

但是在另外一些物质上,仪器的灵敏度可以秒杀所有的人类,比如一个游泳池里掉进去一粒盐,家庭做饭的那种细盐,仪器可以检测出来,但是人类是绝对尝不出来加了一粒盐和没有盐的味道区别的。

也就是说,在涉及到有机物的检测上,人类会比最先进的仪器要灵敏,但是在无机物上,人类不如机器。

食品安全标准管不了好吃不好吃

说回吃饭这个话题,大部分食物的风味物质,都是各种有机物组成的,脂类,醛类,酮类,酸类等等,极其复杂。

如果你吃到的是去年9月份的冷冻西兰花,你可能会觉得味道不太对,但是你也说不出来具体为什么,其实你也不用说出来为什么,吃饭么,你觉得不好吃,下次都是用脚投票,不来了,这是消费者视角。但是你那国家标准去测量它,它并不违法,也满足食品安全要求。

对于国家来说,监管餐饮食品行业,只能设立下限,那就是保证安全,安全之上的部分交给市场去自由竞争,餐饮业是各个行业里竞争自由度最高的行业,没有之一,美团提供的餐饮大数据是,每年新开10万家,关闭10万家,差不多就是一岁一枯荣。

安全这个底线就必须要有可测量的标准,比如微生物不能超标,毒素不能超标,重金属等这些有害物质不能超标,国家标准里,几乎就没有对食品的风味做出强制要求,风味物质不属于安全的范畴,属于体验的范畴,风味物质多少,上面说了,很难通过现有的技术设备进行定量验证,而且风味物质也会伴随着加工,储存发生变化。

对于风味的消费期待,往往和品牌,和食材产地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国家标准要管的事。

手工业的餐饮到工业化的餐饮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保持口味的一致性,也是很难的一件事,同一个厨师,上午和下午做的宫爆鸡丁可能味道就有所不同,这也是中餐的潜在挑战之一,难以标准化。即便厨师在操作手法上做到精准复刻,但是食材的变化,也可能导致风味难以保持一致。

传统的现做菜品是餐饮业的1.0时代,手工业时代,手工业时代充满了多样性,但是通过传统的餐饮管理流程,通过手工业的方式长期保持风味的一致性,很难!

但是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做法启发了很多餐饮企业,中央厨房这个工业化的做法,开始在餐饮业铺开,所谓的中央厨房也就是一个工厂化的厨房,把传统厨房放大一千倍,完成餐饮的一部分工序。工业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大规模的一致性,这样才可以做好品质管理控制好,做好成本控制。

相对于在加工环节的工业化,在前面的种植,养殖环节,也在更早的进行工业化。工业化的养鸡,一个鸡场几十万只鸡,工业化的蔬菜种植一年四季供应番茄。因为只有工业化才能实现规模化,规模化之后才能实现低成本,才能进入一个正向循环。

作为对照,很多人抱怨这些年的番茄没味了,番茄没味是市场筛选出来的,因为有味的番茄没有竞争过有味的番茄,这个竞争一直延伸到育种环节。现在的番茄育种出来的大多是皮厚,硬实,这样就可以长距离长周期运输。你不可能做到既要供应量大,又要风味充足,又要价格便宜。

其实不是没有皮薄,酸甜的番茄,但是这些番茄的运输损耗就大,产量也不如市场主流的番茄,价格可能就会贵个一两倍,最终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大家的需求还是先解决有没有番茄的问题,对口味和好吃的需求还没有足以支撑起更大规模对传统番茄的需求。对于大城市,有一些专门的农场提供精品蔬菜的宅配服务,供应有这种需求的家庭,只是这种价格,一般的家庭承受不起。

也就是说,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选择了还是先解决吃饱的问题,再慢慢培育市场解决吃好,吃美的问题,当市场有足够多的需求,也就会有足够多的供应。

回到餐馆的菜好吃不好吃的问题,交给市场去选择就好,我们谈论好吃的时候只是在谈论好吃,但是市场在做选择的时候,会有价格,成本等全方位对比。

安全稳定,谈不上好吃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也可以很赚钱,因为有的人优先选择就是安全快捷而不是好吃。

海底捞的张勇选择火锅作为创业品类,因为火锅不需要厨师,不至于做的难吃,所以在服务而不是口味上做出特色。

新荣记做小众高端餐饮,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客单价可以做到5000以上,而且要提前几个月预约。

好吃独特的苍蝇馆也可以活的不错,每一个细分类目都有人可以找到生存之道。

我们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市场永远是对的!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canyin/5722.html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