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

酒水饮料新品越来越多,经销商却越卖越亏?这3个坑太扎心了!

餐饮供应链:当餐市场
食客: (4008)
食材: (21)
1

“老板,新品再给点促销支持呗?终端堆了半个月,动销还没破10件”“别提了,上次进的新品临期了,退回去要掏物流费,自己处理又亏人工,这单彻底赔了”每月的经销商复盘会,类似的抱怨总能听到。明明厂家每年推的新品越来越多,包装越做越精致,概念越炒越新潮,经销商的钱包却越来越瘪。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今天咱们就扒透这个扎心的真相。

酒水饮料新品越来越多,经销商却越卖越亏?这3个坑太扎心了!

新品成“割韭菜工具”?3大乱象把经销商逼到墙角

曾几何时,新品是经销商打开增量市场的“金钥匙”——厂家配齐推广资源,临期品全额兜底,卖好了就是利润增长点。可现在,不少新品成了厂家转移风险的“甩锅利器”,这3个乱象最致命:

1、盲目跟风凑数,新品根本没市场

新品成功率本就不足三成,可很多厂家根本没心思做市场调研,要么在老产品上换个包装加个口味就当新品,要么看见热门赛道就扎堆跟风。

有个头部乳品经销商吐槽,代理的一款20多年的老乳饮料,明明消费者早就开始追求低糖健康,厂家却年年推新口味,从草莓味到芒果味换个遍,结果新口味没人买,老产品销量还在下滑。更无奈的是,厂家按子品牌考核负责人,哪怕是无用功也得硬推,最后买单的却是经销商。

功能饮料火了就跟风做“对标红牛”的产品,包装、价格、卖点一模一样;卤味火了就随便加个新口味凑数,连消费场景都没搞清楚。这样的新品,即便经销商费尽全力铺进终端,消费者也只会认准老牌子。

2、强行压货甩锅,推完就不管死活

“进1件老品必须搭1件新品”“这个月新品提货量不达标,老品返利就扣光”,这样的强制要求,多少经销商被迫接受?

一位乳制品经销商晒出仓库照片:1000多件新品临期堆积如山,厂家当初承诺的临期处理政策早已作废,只能自己低价抛售,一件亏十几块。还有县级市场经销商更惨,厂家不管当地消费力,硬压高价新品,终端进10件退9件,卖掉的1件还是靠买赠清的库存。

厂家只盯着提货量冲业绩,把推广、动销、售后全甩给经销商。可经销商利润本就薄,既要垫资进货,又要花钱做活动,最后还要承担临期损失,撑不下去只能退出,市场也跟着崩盘。

3、短期投机造势,3个月就“断粮”

不少厂家搞新品推广奉行“短平快”:上市前3个月砸钱搞免费赠饮、1元换购,看似终端热闹,实则是用资源换销量。一旦费用停了,立马原形毕露。

经销商老张就吃过这亏:第一年代理某新品,厂家给临期返厂政策,他咬牙铺了500家终端;第二年刚想加大投入,厂家突然取消政策,说“市场要靠自己培育”。没了支持的新品瞬间滞销,为了回笼资金,他只能半价抛售,不仅亏了本金,还砸了自己的价格体系。

更讽刺的是,有些厂家销量下滑了,利润却涨了——新品定价高、利润空间大,又把推广费省了下来,相当于把风险全转嫁给了经销商。

酒水饮料新品越来越多,经销商却越卖越亏?这3个坑太扎心了!

缩量时代,新品要怎么卖才能赚?3个关键找对方向

其实新品不是不能赚,而是厂家和经销商都跑偏了方向。在消费缩量的当下,那些能让经销商赚钱的新品,都踩中了这3个关键点:

1、先做差异化,再谈卖货

消费者买新品的核心是“有新价值”,要么解决痛点,要么创造新体验,同质化产品根本没机会。

六个核桃能火,不是因为包装好看,而是“补脑”的价值暗示清晰,家长一看就懂;简爱酸奶靠“生牛乳、糖、发酵乳,其他没了”的朴素宣传,精准戳中健康需求。紫燕食品更聪明,每月推的茶卤、熏卤新品,都是基于消费者反馈和区域特色研发,还通过“研销一体”快速落地市场,让经销商推起来有底气。

反过来想,要是新品和竞品长得像、喝着像、卖点也像,消费者凭什么放着老牌子不买?经销商再怎么努力陈列,也只是陪跑。

2、盯准场景渗透,比盲目铺货管用

刘春雄教授说“有多少场景,有多少销量”,找对场景的新品,卖起来事半功倍。

名仁苏打水早年卖不动,直到绑定“吃烧烤、火锅解腻”的场景才爆发;王老吉靠“火锅场景怕上火”的定位,从偏门饮品变成国民品牌;电解质水聚焦运动场景,让消费者在出汗后第一时间想到它。

而且场景要精准匹配渠道:康师傅“茶的传人”瞄准年轻人养生需求,主攻校园渠道;紫燕食品线上做直播带货、线下搞消费券联动,通过数据中台匹配用户画像,让经销商不用盲目铺终端。

3、长期主义深耕,熬到消费者认账

新品爆发从来不是线性增长,而是前期持续积累后的突然爆发,这就需要厂家和经销商都有耐心。

燕京U8的经销商最有发言权:第一年进1000件退800件,第二年还在亏,但厂家坚持铺店招、贴海报、配促销员,连电梯广告都常年霸屏;到了第三年,消费者主动点名要,销量直接翻倍。经销商说,哪怕促销员工资暂时赚不回来,也要守着核心终端,这是在攒品牌认知。

资源不够就聚焦小市场:厂家选3-5个样板市打造标杆,经销商就深耕1条街或1个乡镇,把宣传、动销做透。比起全国撒网却个个浅尝辄止,这样的“单点突破”更能让新品活下来。

当餐小结:新品不该是“催命符”,而该是“强心剂”

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新品本应是经销商的增量机会,可当厂家把新品当成“压货工具”,把风险全推给渠道,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对厂家来说,少些投机取巧的“伪新品”,多些基于需求的真创新;少些甩锅式压货,多些全周期赋能。对经销商来说,选品时擦亮眼睛,远离那些只谈提货不谈支持的新品,守住“差异化+场景+长期主义”的底线。

最后问问大家:你今年踩过哪些新品的坑?或者有哪些靠新品赚钱的经验?评论区聊聊,给同行避避坑~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shichang/6215.html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