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

代用茶≠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宣传红线在哪里?

餐饮供应链:当餐市场
食客: (1459)
食材: (29)
1

在健康养生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药食同源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健康理念和食用价值,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但大家可别被“药食同源”这四个字迷惑,它可不是能随意宣称功效的“万能招牌”,尤其是代用茶这类产品,和保健品有着本质区别。今天餐饮食材网就来和大家聊聊药食同源产品宣传的那些红线,以及企业和中医从业者在产品研发与宣传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先来讲讲什么是药食同源按照国家规定,药食同源物质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 。这些物质既可以当作食物日常食用,又有一定药用价值,像常见的枸杞、菊花、金银花等都在药食同源目录里。不过,一旦这些物质被制成代用茶等食品,就不能像保健品或药品那样宣传功效了。

代用茶≠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宣传红线在哪里?

前阵子,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一起代用茶虚假宣传案件。某品牌代用茶在宣传中声称能“降血脂、降血压、治疗失眠”,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购买。但实际上,这款代用茶只是普通食品,根本没有这些治疗功效。这种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规定,最终该企业受到了严厉处罚。

再比如,有的商家在宣传代用茶时,使用“神奇功效”“包治百病”等夸张词汇,试图夸大产品作用,这也是绝对不允许的。要知道,代用茶本质上还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正规医疗手段和药品治疗疾病。

代用茶≠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宣传红线在哪里?

从企业角度来看,在研发药食同源产品时,首先要确保原料合规,严格按照国家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选择原料,千万不能使用目录外的中药材,否则就触碰了法规红线。像何首乌这类未经批准列入药食同源目录的中药材,就不能随意添加到产品中。

在宣传方面,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宣传观念,突出产品的食用属性和养生价值,而不是功效。可以从产品的原料产地、品质特点、传统养生文化等角度进行宣传,比如介绍代用茶选用的是某地优质菊花,有着独特的口感和传统的饮用方式,能为消费者带来身心愉悦的体验。同时,在产品包装和广告中,要严格遵守标签标识规定,不出现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词汇,按照预包装食品要求标注成分、用量和禁忌。

对于中医从业者来说,虽然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但在参与药食同源产品宣传时,也不能凭借专业身份夸大产品功效。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消费者科普药食同源的知识和正确的食用方法,比如讲解不同体质适合饮用的代用茶类型,帮助消费者科学养生,但绝不能将普通食品宣传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药品。

国家对药食同源产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相关法规也在不断完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明确指出,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药物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食药物质目录的相关规定,产品标签标识和经营中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企业和中医从业者都要密切关注法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研发和宣传策略。

代用茶≠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宣传红线在哪里?

药食同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只有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研发与宣传,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中医从业者,都要守住宣传红线,让药食同源产品真正为大众健康服务,而不是成为误导消费者的隐患。

想了解更多药食同源的前沿资讯、政策解读,以及行业动态吗?欢迎持续关注本号,我们会定期分享专业知识和合规要点。

如果您正在计划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上市,需要专业的政策指导、流程咨询,不妨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们的团队会为您提供针对性解答,助力产品合规落地。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shichang/3352.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