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解决方案

餐馆不靠菜品盈利?一碗 10 元的米饭,怎么让老板月入 10 万?

餐饮供应链:解决方案
食客: (13603)
食材: (4)
0

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几乎都默认一个 “真理”:餐馆的盈利只能靠菜品差价 —— 买菜花 3 块,做成菜卖 10 块,赚那 7 块的毛利;要是遇到食材涨价、同行降价,利润就像被挤海绵一样,越挤越少。2024 年《中国中小餐饮经营报告》显示,国内 68% 的中小餐馆净利润率不足 5%,30% 的餐馆处于亏损边缘,还有 15% 的餐馆撑不过开业后的第一年。

餐馆不靠菜品盈利?一碗 10 元的米饭,怎么让老板月入 10 万?

但就在这样的行业困境里,却有一家叫 “老灶私房菜” 的餐馆,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把菜品当作主要盈利点,反而把 “米饭” 做成了核心赚钱工具,最终实现月盈利从 3 万涨到 12 万,其中光靠米饭衍生的收入就占了一半。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套模式不仅能让餐馆赚钱,还能帮有机米基地打开销路,甚至让 “资源整合者” 不用开一家店,就能躺赚渠道费。

今天我们就拆解这套 “前端体验引流、中端信任嫁接、后端资源变现” 的赚钱逻辑,从餐馆老板、米基地、整合者三个角度,还原 “不靠卖菜也能盈利” 的真相,最后再告诉你如何复制这套模式到其他行业。

一、传统餐馆的 “盈利死穴”:你越盯着菜品,越赚不到钱

在讲 “老灶私房菜” 的案例前,我们得先搞懂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餐馆只能靠菜品赚钱,却越赚越难?

其实核心原因有三个,每一个都戳中了传统餐饮人的痛点:

1. 成本 “刚性上涨”,菜品差价被压缩到极致

餐馆的成本里,食材、房租、人力是 “三座大山”,而且这三项成本几乎每年都在涨。以食材为例,2023-2024 年,猪肉价格涨幅达 22%,蔬菜平均涨幅 18%,大米涨幅也有 10%;而房租方面,一线城市商圈的餐饮铺租,每年涨幅基本在 5%-8%;人力成本更不用说,一个厨师的月薪从 3 年前的 6000 元涨到现在的 8000 元,服务员月薪也从 3500 元涨到 4500 元。

但菜品价格却不敢随便涨 —— 你隔壁的餐馆卖 “鱼香肉丝” 28 元,你涨到 32 元,顾客可能就跑了。最终的结果是:食材涨了 20%,菜品只能涨 5%,毛利被硬生生压缩。比如一盘 “宫保鸡丁”,原来食材成本 8 元,卖 25 元,毛利 17 元;现在食材成本涨到 10 元,卖 26 元,毛利只剩 16 元,利润反而降了 6%。

2. 竞争 “同质化”,只能靠降价抢顾客

打开外卖平台你会发现,90% 的餐馆都在做同样的事:打折、满减、送赠品。你家 “满 30 减 10”,我家就 “满 25 减 8”;你送饮料,我就送小菜。这种同质化竞争,最终只会把整个行业的利润拖到谷底。

北京的张老板开了家川菜馆,2023 年为了抢顾客,把 “水煮鱼” 从 68 元降到 58 元,结果每月多卖 50 份,利润却少了 800 元 —— 因为食材成本没降,反而因为销量增加,多雇了一个配菜员,人力成本又多了 3000 元。

3. 盈利 “太单一”,顾客只来一次就走

传统餐馆的盈利,全靠 “顾客到店消费” 这一次机会:顾客点了菜、付了钱,交易就结束了。要是顾客下次不来,就再也赚不到他的钱。这种 “一锤子买卖” 的模式,导致餐馆必须不断拉新顾客,而拉新成本又越来越高 —— 现在线上推广,一个新顾客的获客成本至少 20 元,要是顾客只来一次,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老灶私房菜” 的王老板,最初也是这样:2022 年开了店,每月能卖 15 万,食材成本占 6 万,房租 3 万,人力 4 万,净利润只有 2 万。到了 2023 年,食材涨了,他不敢涨价,净利润直接降到 1 万,差点关门。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下,王老板才想到了 “米饭” 这个突破口 —— 既然菜品赚不到钱,那能不能靠 “米饭” 打开另一条盈利路?

二、“老灶私房菜” 的破局:一碗 10 元的贡米,如何变成 “自动赚钱机器”

王老板的改变,从 “米饭收费” 开始。但他不是简单地把免费米饭改成收费,而是设计了一套 “体验 - 信任 - 复购” 的闭环,让米饭从 “成本项” 变成 “盈利项”,甚至变成 “后端赚钱工具”。

我们先还原一下顾客在 “老灶私房菜” 的消费场景,看看这套模式是怎么运作的:

1. 前端:用 “差异化米饭” 吸引顾客体验,先赚一笔 “体验费”

王老板把米饭分成了两种:

  • 普通稻花香米饭:2 元 / 位,和其他餐馆的免费米饭品质差不多,但收费后,反而让顾客觉得 “不亏”—— 因为 2 元很便宜,而且能随便添。
  • 五常有机贡米:10 元 / 碗,一碗大概 2 两,用陶瓷碗装着,碗底印着 “五常有机贡米” 的 logo,蒸好后盖子一打开,就能闻到自然的米香。

关键是,王老板还做了两个细节设计:第一,服务员的话术引导。顾客坐下后,服务员不会直接问 “要哪种米饭”,而是说:“我们家的五常贡米是今早刚从五常基地运过来的,蒸的时候能闻到米香,很多老顾客都点这个,您要不要尝一碗?”—— 不说 “买”,说 “尝”,降低顾客的决策门槛。第二,视觉和味觉刺激。贡米蒸好后,服务员会先端上来让顾客闻一下:“您先闻闻,这是有机米的自然香味,没有添加剂。” 很多顾客一闻到香味,就会好奇地尝试,尤其是带孩子的家庭 —— 家长宁愿自己吃普通米饭,也愿意给孩子点一碗好米。

你可能会问:10 元一碗的米饭,有人买吗?王老板最初也担心,但试了一个月后发现:每天有 30% 的顾客会点贡米,尤其是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的顾客,只要有一个人点,其他人大概率会跟着点 —— 因为一桌人吃饭,总不能有人吃 10 元的,有人吃 2 元的,显得小气。

就这一项,王老板每月能多赚多少钱?我们算一笔账:“老灶私房菜” 每天接待 80 桌顾客,每桌平均 3 人,每天总客流 240 人。30% 的顾客点贡米,就是 72 碗,每碗 10 元,每天收入 720 元,每月就是 2.16 万。而贡米的成本是多少?王老板直接对接五常的有机米基地,批发价 5 元 / 斤,一碗 2 两,成本就是 1 元。每碗赚 9 元,每月光贡米的直接利润就有 1.94 万 —— 比之前的净利润还高。

但这只是开始,王老板真正的赚钱秘密,在后面的 “扫码购买” 环节。

2. 中端:用 “场景信任” 引导顾客扫码,把 “到店顾客” 变成 “长期客户”

当顾客吃到贡米,觉得好吃,大概率会问:“老板,这米在哪买的?回家我也想蒸。”这时候,王老板不会直接说 “我帮你订”,而是递过一张卡片,上面有一个二维码,说:“这是我们合作的五常基地,您扫码就能看到米的种植过程,还有检测报告,保证和店里的一模一样,现在买还能领 20 元优惠券,明天就能送到家。”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 “信任”。顾客在餐馆吃到了好吃的米,对餐馆有信任,自然会相信餐馆推荐的米;而且二维码页面上有基地的视频、有机认证证书、其他顾客的好评,进一步打消顾客的顾虑。

王老板还在二维码页面做了两个 “促单设计”:

  • 规格匹配:推出 3 种包装 ——1kg(28 元),适合小家庭试吃;5kg(128 元),适合家庭长期吃,比超市便宜 15%;10kg(248 元),适合送礼,包装是礼盒装,印着 “老灶私房菜推荐”。
  • 优惠激励:首次购买满 100 减 20,复购满 100 减 15,还能生成 “专属推荐码”,推荐朋友买,双方各得 10 元优惠券 —— 既促进首次购买,又鼓励顾客拉新。

就这样,很多顾客会当场扫码下单。比如有个李女士,带孩子来吃饭,孩子爱吃贡米,她扫码后买了 5kg 的家庭装,用了 20 元优惠券,实付 108 元。之后每个月,她都会复购一次,还推荐了 3 个同事购买。

3. 后端:对接有机米基地赚提成,实现 “躺赚”

王老板的二维码,不是直接链接到自己的店铺,而是链接到五常有机米基地的官方商城,但商城里有一个 “老灶私房菜专属通道”—— 只要顾客是通过王老板的二维码下单,基地就会给王老板 20% 的提成。

为什么基地愿意给这么高的提成?因为王老板帮基地解决了 “最大的难题”:销路和信任。原来,五常的有机米基地,最大的痛点是 “卖不出去”。有机米成本高,零售价格也高(5kg 要 128 元),消费者不敢随便买 —— 怕买到假货,也怕不好吃。所以基地之前靠线上推广,花了很多钱做广告,结果推广成本占了销售额的 30%,销量还不好。

现在和王老板合作,基地不用花一分钱推广,就能触达精准顾客 —— 能在餐馆吃 10 元一碗米饭的顾客,本身就愿意为 “好品质” 买单,而且已经体验过米的味道,信任度高,转化率自然高。所以基地宁愿给 20% 的提成,也比自己推广划算。

那王老板靠提成能赚多少钱?我们接着算账:通过王老板的二维码,每天有 20 个顾客下单买米,平均每个顾客买 128 元的 5kg 装,每天的销售额就是 2560 元,王老板能拿 20% 的提成,就是 512 元,每月就是 1.536 万。而且这些顾客复购后,王老板还能继续拿提成。比如李女士每个月复购一次,一年就是 12 次,王老板能从她身上赚 128*20%12=307.2 元。要是有 100 个像李女士这样的复购顾客,每月就能多赚 12820%*100=2560 元,一年就是 3.072 万。

4. 最终结果:菜品降价也能赚钱,盈利翻 6 倍

当米饭的收入稳定后,王老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菜品价格降 10%。比如 “水煮鱼” 从 68 元降到 61 元,“宫保鸡丁” 从 38 元降到 34 元。这一下,顾客觉得 “性价比高”,到店人数直接涨了 50%—— 原来每天 80 桌,现在每天 120 桌,客流多了,点贡米的人也多了,扫码买米的人也多了。

我们算一下王老板现在的月盈利:

  • 菜品收入:原来每月 15 万,降价后客流涨 50%,每月收入 22.5 万,食材成本占 40%(因为销量大,采购成本降了),就是 9 万,毛利 13.5 万。
  • 米饭直接收入:普通米饭 2 元 / 位,每天 120 桌 * 3 人 = 360 人,100% 点普通米饭,收入 720 元 / 天,每月 2.16 万;贡米 10 元 / 碗,40% 的顾客点(客流多了,尝试的人也多了),就是 144 碗 / 天,收入 1440 元 / 天,每月 4.32 万。米饭总利润:(2.16 万 - 0.432 万)+(4.32 万 - 0.432 万)=5.616 万(普通米成本 0.2 元 / 位,贡米 1 元 / 碗)。
  • 大米提成收入:每天 30 个顾客买米,平均 128 元 / 人,每月提成 3012820%*30=2.304 万。
  • 成本:房租 3 万,人力 5 万(客流多了,多雇了 2 个服务员),其他成本 1 万。

总净利润:13.5 万 + 5.616 万 + 2.304 万 - 3 万 - 5 万 - 1 万 = 12.42 万。和之前每月 1 万的净利润相比,翻了 12 倍。而且现在就算菜品不赚钱,靠米饭和提成,每月也能赚 7.92 万,完全不怕同行打价格战。

三、模式拆解:不是 “卖米饭”,而是 “整合资源”

很多人看完 “老灶私房菜” 的案例,会觉得 “我也去卖贵的米饭就行了”,但其实这是错的 —— 王老板的核心不是 “卖米饭”,而是 “整合了‘餐馆’和‘有机米基地’这两个资源,搭建了一个‘体验 - 销售’的渠道”。

我们从三个角色的角度,拆解这套模式的核心逻辑,你就知道为什么它能复制:

1. 餐馆老板:零成本增加收入,还能拉新留客

对于餐馆来说,这套模式几乎没有风险,因为:

  • 零成本:不用自己囤米,不用自己发货,不用自己做售后 —— 米由基地直接供应,顾客扫码买米后,基地直接发货,售后也由基地负责。餐馆只要多蒸一锅贡米,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 增加收入:不仅能赚贡米的差价,还能赚顾客买米的提成,而且这些收入都是 “被动收入”—— 顾客只要扫码买米,餐馆就能赚钱,哪怕顾客下次不来店里,也能赚他的钱。
  • 拉新留客:差异化的贡米能吸引好奇的顾客到店,比如 “听说这家餐馆的米饭要 10 元一碗,去尝尝”;而且顾客买了米后,会觉得 “这家餐馆的米好,下次吃饭还来这”,复购率也会提高。

就像王老板说的:“现在我不怕同行降价,因为我的盈利点不在菜品上。哪怕我把菜价降到成本价,只要顾客来店里,吃了贡米,扫码买米,我就能赚钱。”

2. 有机米基地:降低推广成本,精准触达目标客户

对于有机米基地来说,最大的痛点是 “信任难建立” 和 “推广成本高”,而餐馆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 信任背书:餐馆是线下实体,顾客对餐馆有信任,餐馆推荐的米,顾客自然更相信。而且顾客在店里体验过米的味道,知道 “好吃”,购买意愿更强。
  • 精准获客:能在餐馆吃 10 元一碗米饭的顾客,都是 “中高端消费群体”,正好是有机米的目标客户 —— 他们愿意为 “好品质” 买单,不会因为贵而拒绝。
  • 降低成本:原来基地推广,1 元的推广费只能带来 0.5 元的销售额;现在和餐馆合作,1 元的提成能带来 5 元的销售额,推广成本降了 80%。

五常的有机米基地刘总,原来每月销售额只有 50 万,推广成本 15 万;和 10 家像 “老灶私房菜” 这样的餐馆合作后,每月销售额涨到 150 万,推广成本只有 18 万(给餐馆的提成),净利润翻了 3 倍。

3. 资源整合者:不用开餐馆,躺赚渠道费

最赚钱的其实不是餐馆老板,也不是基地老板,而是 “资源整合者”—— 就是把 “餐馆” 和 “基地” 对接起来的人。

比如深圳的小张,就是做这个的。他没有开一家餐馆,也没有米基地,只是把深圳 20 家中高端餐馆(人均消费 80 元以上)和五常的 3 个有机米基地对接起来,每月就能赚 5 万。

他的操作步骤很简单:第一步,找餐馆合作。他先找到深圳的中高端餐馆,跟老板说:“我免费给你提供五常有机贡米,你只需要把它当作特色米饭卖,10 元一碗,卖出去的差价全是你的;而且顾客扫码买米后,我再给你 15% 的提成。另外,我还能帮你做宣传,比如在店门口挂‘五常有机贡米合作餐厅’的牌子,吸引更多顾客来。”—— 对于餐馆老板来说,这是零成本赚更多钱,几乎没人会拒绝。第二步,找基地合作。他再找到五常的有机米基地,跟老板说:“我帮你打开深圳的餐饮渠道,每月至少能帮你卖 1 万斤米,你给我 20% 的提成就行。而且我不用你花一分钱推广,所有的推广都由餐馆来做。”—— 基地老板算了一下,自己推广 1 万斤米要花 3 万,给小张 20% 的提成只要 2 万(假设米价 10 元 / 斤),还能省 1 万,自然愿意合作。第三步,搭建对接系统。他找技术公司做了一个简单的二维码系统,每个餐馆都有专属的二维码,顾客扫码买米后,系统会自动统计销售额,然后每月给餐馆和基地结算 —— 他自己赚中间 5% 的差价(基地给 20%,餐馆拿 15%,他留 5%)。

小张的收入有多少?20 家餐馆,每家餐馆每天有 20 个顾客买米,每个顾客平均买 128 元的米,那么每月的总销售额就是 202012830=192 万。他能拿 5% 的差价,就是 192 万5%=9.6 万。而且他不用管任何运营,只要每月结算就行,相当于 “躺赚”。现在他已经对接了 50 家餐馆,每月收入超过 20 万。

四、如何复制这套模式?3 个关键步骤,避开 5 个坑

看完上面的案例,你可能会想:“我能不能复制这套模式?” 答案是 “能”,但前提是你要做好 3 个关键步骤,避开 5 个坑。

3 个关键步骤:找到 “体验点”“信任点”“资源点”

这套模式的核心,是 “找到一个能让顾客体验的产品,通过一个有信任的场景,对接一个有需求的资源”。不管是餐饮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只要能找到这三个点,就能复制。

步骤 1:找 “体验点”—— 低成本、高感知的产品“体验点” 就是能让顾客快速体验、并且能感受到差异的产品,比如 “老灶私房菜” 的贡米:

  • 低成本:餐馆多蒸一锅米,成本很低;
  • 高感知:米的香味、口感,顾客一吃就能感受到差异;
  • 价格低:10 元一碗,顾客愿意尝试,决策门槛低。

其他行业也能找这样的 “体验点”:

  • 面馆:可以推 “有机面粉做的面条”,体验价 15 元 / 碗(普通面条 10 元 / 碗),后端卖有机面粉;
  • 咖啡店:推 “云南小粒咖啡豆做的咖啡”,体验价 38 元 / 杯(普通咖啡 28 元 / 杯),后端卖咖啡豆;
  • 水果店:推 “进口车厘子试吃盒”,体验价 15 元 / 盒(5 颗),后端卖整箱车厘子。

步骤 2:找 “信任点”—— 顾客已经信任的场景“信任点” 就是顾客已经熟悉、并且信任的场景,比如餐馆、水果店、咖啡店 —— 因为这些都是线下实体,顾客到店消费过,对店主有基本的信任。

不要找陌生的场景,比如线上社群 —— 顾客对社群里的推荐,信任度远不如线下实体。比如你在社群里推荐有机米,顾客可能会怀疑 “是不是假货”;但你在餐馆里推荐,顾客吃了觉得好吃,就会相信你。

步骤 3:找 “资源点”—— 有好产品但缺销路的供应商“资源点” 就是有好产品,但缺乏销售渠道、推广成本高的供应商,比如有机米基地、有机面粉厂、进口水果批发商。

这些供应商的共同特点是:

  • 产品品质好,价格高,目标客户是中高端群体;
  • 自己做推广成本高,找不到精准客户;
  • 愿意给渠道提成,因为渠道能帮他们降低成本、提高销量。

你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找供应商:

  • 线上:在 1688、惠农网等平台,搜索 “有机”“进口” 等关键词,筛选有认证、有口碑的供应商;
  • 线下:参加农产品展会、食品展会,直接和供应商谈合作;
  • 熟人介绍:如果身边有做农业、食品的朋友,可以让他们推荐靠谱的供应商。

5 个避坑指南: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很多人复制这套模式时,因为忽略了细节,最后失败了。我们总结了 5 个最容易犯的错误,帮你避开坑:

坑 1:选的产品没有 “差异化”,顾客感受不到价值比如有的餐馆老板,把普通米饭换成 “稍微好一点的米饭”,就卖 10 元一碗,结果顾客吃了觉得 “和普通米饭没区别”,再也不买了。

避坑方法:选的产品一定要有 “可感知的差异”,比如:

  • 味道:有机米有自然的香味,普通米没有;
  • 外观:进口车厘子比国产的大,颜色更红;
  • 认证:要有权威的认证证书,比如有机认证、进口检疫证书,让顾客相信 “贵有贵的道理”。

坑 2:找的餐馆和产品 “不匹配”,目标客户不一致比如有人把有机米对接给人均 20 元的快餐店,结果没人买 —— 因为快餐店的顾客追求 “便宜”,不会花 10 元买一碗米饭。

避坑方法:找的场景一定要和产品的目标客户匹配:

  • 卖有机米、有机面粉:找人均 80 元以上的中高端餐馆、私房菜;
  • 卖进口水果:找高端水果店、精品超市;
  • 卖高端咖啡豆:找精品咖啡店、连锁咖啡品牌的高端门店。

坑 3:强制推销,让顾客反感有的服务员会直接跟顾客说:“你要不要买我们的米?很好吃的。” 这样会让顾客觉得 “被推销”,反而不愿意买。

避坑方法:引导要 “自然”,比如:

  • 顾客说米好吃时,再递二维码,说 “很多顾客都问在哪买,我们和基地合作,扫码就能买,和店里的一样”;
  • 不在餐桌上放二维码,而是放在收银台、门口的展示架上,让顾客主动看到。

坑 4:售后没人管,砸了自己的口碑有的整合者,把餐馆和基地对接后,就不管了。结果顾客买了米,发现有质量问题,找餐馆,餐馆推给基地,基地又不负责,最后顾客投诉餐馆,餐馆再也不愿意合作了。

避坑方法:和供应商约定好 “售后责任”,比如:

  • 顾客收到货后,7 天内有质量问题,免费退换;
  • 售后由供应商负责,并且要给顾客一个明确的售后电话或微信,让顾客能找到人解决问题;
  • 定期和餐馆、顾客沟通,了解产品的反馈,及时调整。

坑 5:没有签 “书面合同”,后期纠纷不断有的整合者和餐馆、供应商合作时,只靠口头约定,结果后期供应商不给提成,或者餐馆自己找供应商合作,把整合者踢出去。

避坑方法:一定要签书面合同,明确:

  • 提成比例:比如供应商给整合者多少提成,整合者给餐馆多少提成;
  • 结算周期:比如每月 10 号结算上月的提成,逾期怎么处理;
  • 合作期限:比如合作 1 年,期间餐馆不能和其他同类供应商合作;
  • 违约责任:比如供应商不给提成,要赔偿整合者多少损失;餐馆私自和供应商合作,要赔偿整合者多少损失。

四、延伸应用:不止餐饮,这些行业都能复制这套模式

这套 “前端体验、中端信任、后端变现” 的模式,不止能用于餐饮行业,其他很多行业都能复制。我们举 3 个例子,给你提供思路:

1. 美容院:用 “体验装护肤品” 对接高端品牌,赚提成

美容院的顾客,大多是愿意为 “皮肤护理” 买单的中高端女性,正好是高端护肤品的目标客户。

操作方法:

  • 前端体验:和高端护肤品品牌合作,拿体验装(比如小瓶的精华、面霜),给顾客做护理时,用体验装,告诉顾客 “这是我们合作的高端品牌,您今天用的是体验装,要是觉得好用,可以买正装”;
  • 中端信任:顾客做护理时,感受到护肤品的效果(比如皮肤变滋润了),就会问在哪买,这时美容院可以给顾客一个专属二维码,扫码就能买正装;
  • 后端变现:护肤品品牌给美容院 25% 的提成,美容院既能赚护理的钱,又能赚提成的钱,还能因为 “用高端护肤品” 吸引更多顾客。

2. 健身房:用 “高蛋白代餐” 对接健身食品品牌,赚被动收入

健身房的顾客,大多有 “增肌、减脂” 的需求,需要吃高蛋白、低热量的代餐。

操作方法:

  • 前端体验:在健身房的休息区,提供免费的代餐试吃(比如蛋白棒、代餐奶昔),旁边放着产品的介绍,告诉顾客 “这是专门为健身人群设计的代餐,高蛋白、低热量”;
  • 中端信任:顾客试吃后觉得好吃,又符合自己的需求,就会想买,这时健身房可以推 “专属优惠”—— 扫码买代餐,满 200 减 50,而且健身房会员还能额外打 9 折;
  • 后端变现:健身食品品牌给健身房 20% 的提成,健身房不用自己囤货,只要引导顾客扫码,就能赚提成。而且顾客买了代餐,会觉得 “健身房很专业,连吃的都帮我考虑到了”,复购率也会提高。

3. 母婴店:用 “进口母婴用品试用品” 对接品牌,赚长期提成

母婴店的顾客,都是宝妈,对 “进口、安全” 的母婴用品有需求,而且愿意为孩子花钱。

操作方法:

  • 前端体验:在母婴店设置 “试用品区”,放进口的纸尿裤、奶粉小样、婴儿湿巾等,让宝妈免费试用,比如 “您可以拿一片纸尿裤试试,吸水性很好,宝宝用着舒服”;
  • 中端信任:宝妈试用后觉得好,就会想买正装,这时母婴店可以给宝妈一个二维码,扫码买正装,能享受 “母婴店专属价”,比官网便宜 10%;
  • 后端变现:进口母婴品牌给母婴店 15% 的提成,而且宝妈买了一次后,会复购,母婴店就能长期赚提成。同时,试用品区还能吸引更多宝妈到店,增加其他产品的销量。

五、总结:最顶级的赚钱逻辑,是 “搭建渠道,让钱自动流进来”

看完这篇文章,你应该明白:“老灶私房菜” 靠米饭赚钱,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核心,是王老板搭建了一个 “餐馆体验 - 基地销售” 的渠道,让顾客在体验后,主动购买,让钱自动流进来。

而这套逻辑,本质上是 “资源整合”—— 你不需要自己有产品,不需要自己有店铺,只要能找到 “有体验场景的一方” 和 “有好产品的一方”,把他们对接起来,就能赚渠道费。

就像深圳的小张,没有开餐馆,没有米基地,只是对接了 20 家餐馆和 3 个基地,每月就能赚 5 万;要是对接 100 家餐馆,每月就能赚 25 万。

现在的时代,早就不是 “靠卖产品赚差价” 的时代了,而是 “靠搭建渠道、整合资源赚被动收入” 的时代。不管你是做餐饮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都可以思考:

  • 我身边有哪些 “有体验场景” 的资源?(餐馆、美容院、健身房、母婴店……)
  • 这些场景的目标客户,需要哪些 “好产品”?(有机食品、高端护肤品、健身食品、母婴用品……)
  • 我能不能把这些资源对接起来,搭建一个 “体验 - 销售” 的渠道,赚被动收入?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你可能就找到了下一个 “年赚百万” 的机会。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fangan/5771.html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阅读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