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三餐饮食

控糖、护心、防衰老全靠这三类食材

餐饮供应链:三餐饮食
食客: (4098)
食材: (19)
1

水果:健康饮食中的甜蜜陷阱与加分项

一.水果相较于蔬菜的营养特点

1.含糖量高:比蔬菜甜,能量密度也更高,吃多了容易摄入过多能量。

2.纤维类型不同:水果中果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多,有利于肠道菌群;蔬菜中不溶性纤维更多,帮助通便。

3.维生素各有侧重:水果富含维生素C、有机酸;蔬菜则提供β-胡萝卜素、维生素K、钙、铁。

结论:水果不能代替蔬菜,但适量食用有益心血管和消化道健康。

控糖、护心、防衰老全靠这三类食材

二.吃水果的关键建议

1.量要适中

成年人每天200–350克(约1–2个拳头大小),分2–3次吃更好。

久坐人群要注意别超量,过熟水果糖分更高,更要控制。

2.优先完整水果

果汁:纤维损失大、升糖快、能量高;

果干:糖和热量被高度浓缩,易吃多;

新鲜完整水果才是最佳选择。

3.种类多样,颜色搭配

红色(草莓、西瓜):番茄红素、花青素;

橙黄色(橙子、芒果):β-胡萝卜素;

绿色(猕猴桃、青枣):维生素C、钾;

紫色(葡萄、蓝莓):花青素抗氧化。

建议每天至少两种颜色,轮换着吃。

4.时间要合适

最佳:两餐之间(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

不推荐:正餐后立刻大量吃;睡前吃高糖水果。

空腹:一般人问题不大,但胃酸多或肠胃敏感者避免空腹吃酸味水果。

5.特殊人群注意

糖尿病:选低GI水果(苹果、柚子、蓝莓等)。

控重人群:注意榴莲、香蕉、葡萄、牛油果等高能量水果。

肾功能不全:慎吃高钾水果(香蕉、火龙果、哈密瓜、枣类)。

儿童:鼓励吃完整水果,不要果汁代替。

三.常见吃水果误区

1.水果减肥法:只吃水果容易营养不良、反弹更快。

2.果昔代餐:水果+坚果+酸奶,热量可轻松超过一顿正餐。

3.果茶陷阱:水果+果酱+糖浆+奶精,本质就是高糖饮料。

水果再健康,也要注意总量和吃法,不能盲目追求多。

水果是加分项,不是万能替代品,吃对比吃多更重要。

坚果:小体积,高营养的健康加分项

一.坚果的分类与营养特点

1.淀粉类坚果:栗子、银杏、莲子,淀粉含量高(60%以上),营养更接近谷薯类,应算作主食。

2.油籽类坚果(重点):花生、核桃、杏仁、夏威夷果等,脂肪含量超40%,但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属于优质脂肪。

单不饱和脂肪酸:榛子、夏威夷果 → 有益心血管

ω-6脂肪酸:葵花籽 → 常见脂肪酸来源

ω-3脂肪酸:核桃、亚麻籽 → 有助于大脑发育与延缓认知衰退

3.额外营养优势:

富含维生素E、B族维生素;

含钾、镁、锌、钙、铁、铜等矿物质;

表皮中的植物化学物 → 天然抗氧化剂,延缓衰老、防心血管疾病。

适量吃坚果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体重管理,并降低糖尿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

二.坚果应当吃多少

1.推荐量:平均每天10克可食部分(约一小撮),相当于一小袋独立包装。

2.灵活调整:

如果当天高脂饮食(如油条、炸鸡) → 可以不吃坚果;

如果饮食清淡(多蒸煮、少油) → 可以增加到30–40克。

避免无意识过量:边看电视边嗑瓜子,很容易一袋下肚 → 能量超标。

三.坚果怎么选

1.适合自己

营养针对性:缺钙选芝麻,缺铁选花生+芝麻。

过敏要警惕:核桃、杏仁、腰果、榛子、开心果常见过敏。

2.无添加,真原味

看配料表:只有坚果本身,无盐、无糖、无油才是真原味。

避开伪健康:坚果棒、焦糖坚果、盐焗腰果、坚果乳等往往额外加糖油。

3.加工程度低

新鲜坚果:营养最完整,但难保存。

干制完整坚果(推荐):保留表皮,低温烘烤更好。

去皮坚果:营养流失、易氧化。能带皮吃的坚果尽量带皮吃。

4.保存状况好

油脂多,易氧化 → 选真空、小包装、不透明包装。

核桃、花生、松子更易变质,要注意生产日期。

出现“哈喇味”(酸败味) → 已氧化,不要再吃。

四.小贴士

1.“吃坚果上火”多数与过量+高温炒制+加盐有关,改吃低温烘烤、不加盐版本,量控制好,就能避免。

2.买回家可分装,每袋10–15克,每天吃一袋,既好控制量,也能防止反复开封氧化。

菌类:低能量、高营养的餐桌新宠

一.菌类的营养特点

独立分类:菌类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属于“真菌界”。

药用真菌:如灵芝、茯苓、冬虫夏草等,确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潜力,但效果并不显著,不能神化,更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儿童、孕妇、老人尤其要谨慎。

食用菌优势:香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更适合日常食用,营养价值不容小觑。

主要营养特点:

1.能量低、脂肪少:适合体重管理。

2.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糖: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菌群。

3.蛋白质适中:含赖氨酸、精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但总量不高,不能替代动物蛋白。

4.矿物质丰富:钾、铁、锌、硒含量可观;黑木耳尤其适合缺铁人群。

5.特殊活性成分:如香菇多糖、银耳多糖,具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

结论:菌类“低能量+高营养密度”,是膳食多样化的理想选择。

二.科学吃菌:搭配是关键,加工要讲究

1.鲜与干搭配

鲜菌:口感好,但营养稀释,保质期短。

干菌:营养浓缩,易储存,是好选择。

2.与高蛋白食物搭配

和鸡肉、鱼肉、瘦肉一起烹调,能提升蛋白质利用率。

经典组合:小鸡炖蘑菇、菌菇鸡汤。

3.品种多样化

不要长期只吃一种菌。香菇、金针菇、木耳、银耳轮换搭配,营养更全面。

4.加工要讲究

推荐:煮、炖、炒,避免长时间高温。

必须彻底煮熟:金针菇、银耳、羊肚菌等生吃可能中毒。

示例:

香菇:炒、煲汤,提供香菇多糖和维生素D前体;

金针菇:适合火锅、菌汤;

木耳:富铁,凉拌或炖菜佳;

三.吃菌的安全提醒

1.误食毒蘑菇

野生毒菌种类多,伪装能力强,轻则腹泻,重则肝肾衰竭甚至死亡。

原则:不认识的不采、不买、不吃。

2.生吃风险

大多数菌类生食有毒素,需加热破坏。

即使是栽培食用菌,也要彻底煮熟再吃。

3.保存不当的风险

泡发时间过长可能产生毒素。

黑木耳不宜浸泡超过12小时,银耳泡发后需尽快食用。

菌类不是神药,但却是低能量、高营养、膳食多样化的优质选择。

吃菌的关键词是:搭配多样、适量烹调、注意安全。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sancan/4647.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