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餐饮加盟

连锁餐饮成功经验小菜园管理模式分享

餐饮供应链:餐饮加盟
食客: (7124)
食材: (21)
1

连锁餐饮企业的竞争已从产品、服务单一维度竞争,转向供应链、人才体系、管理体系、数字化能力的全方位竞争。只有建立系统化、可复制的运营体系,才能在确保短期盈利的同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最终成就基业长青的餐饮品牌。

一、小菜园核心运营理念

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徽菜第一股”,在竞争激烈的中式餐饮市场中表现出色。截至2025年6月30日,小菜园在营门店数达672家,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5%至27.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5.7%至3.82亿元。这一成绩在餐饮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至3.5%、头部企业闭店率突破20%的背景下尤为亮眼。

连锁餐饮成功经验小菜园管理模式分享

小菜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三制一体”管理模式,即“合伙人制+师徒制+赛马制”的有机结合。这一模式将传统雇佣关系转变为价值共创体系,让员工从“打工者”转变为“事业合伙人”。通过管理层持股,将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紧密结合。

表:小菜园与传统餐饮管理模式对比

管理维度 传统餐饮模式 小菜园模式
员工关系
雇佣制
合伙人制
人才培育
单一培训
师徒制传承
激励机制
固定工资+绩效
多维赛马机制
成本结构
人力成本占比约28%
人力成本占比19.7%
员工流失率
行业平均36%
4.2%

小菜园的门店布局策略也值得关注。其门店主要集中在新一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分别达28.57%和43.3%。这种下沉市场策略使小菜园能够规避一线城市的过度竞争,同时享受低线城市的人口红利和成本优势。截至2025年6月,小菜园在25个城市5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拥有393家门店,占门店总数七成以上,这表明其选址策略与商业综合体紧密结合。

二、要点深度解读与小菜园实践

2.1 通岗技能考核与人员架构优化

优秀企业后厨通过多岗位技能考核实现全员通岗,高人效;而一般企业则局限于定岗定编,人员臃肿低效。小菜园的经验完美印证了通岗制度的价值。小菜园建立了七级技能认证体系,每个岗位都有清晰的技能提升路径。例如炒锅岗位,从基础的火候掌握到特色菜“农家红烧肉”的246道工序分解,形成可视化的教学图谱。这种“技能模块化+考核数字化”的模式,使新员工培养周期从行业平均的3个月缩短至28天。

小菜园还投入千万级资金建设“小菜园餐饮学院”,1:1还原门店运营场景。学员在模拟营业高峰期的压力测试中,需在43秒内完成桌位引导、菜品推荐、异常处理等全流程操作。这种训练使员工上岗首月客户投诉率降低至0.3%,远低于行业2.7%的平均水平。

2.2 管理层角色转变与服务型领导力

优秀企业店长经常兼任咨客、收银和带客入座,这是服务型领导力的体现。小菜园同样强调管理层的现场参与和全方位支持。在小菜园的模式中,店长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培训师和业务支持者。老店长培养徒弟,徒弟能力达标后可以接手老店,师傅则去开拓新店,同时保留原有老店的部分分红权。

这种“师徒传承制”不仅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还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关联和经验传承体系。区域合伙人持有多家门店股权,年收入可从12万元跃升至78万元,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管理层的投入度和责任感。

2.3 供应链体系建设与效率提升

“要成为优化的的连锁餐饮企业,强大的供应链是必不可少的”小菜园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25年上半年,小菜园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减少2.2%至8.017亿元,占收入比例由32.2%降至29.5%。这主要得益于集中采购降低了主要食材的单位价格,以及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

小菜园正在建设马鞍山工厂,预计于2025年年底建成,定位为未来3000家门店的供应链支撑,以期实现正餐标准化生产。这种前瞻性的供应链布局,为小菜园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将大部分的粗加工和汁酱前置在配送中心,才能提升门店的极至效率,因为人工是未来最贵的资源。”

2.4 产品策略优化与标准化

“产品必须进行取舍,优化操作复杂的产品”小菜园的产品策略与此高度一致。小菜园通过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效率,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70.46%,同比提升显著。

小菜堂食顾客人均消费额从2023年的65.2元降至59.2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57.1元。这种客单价下探是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吸引更广泛的大众消费群体。小菜园计划未来将客单价稳步拓展至50元以下,这一定价策略需要更高效的产品组合和运营效率来支持。

2.5 稽查职能转型与赋能导向

“稽查的重点是守底线和赋能”小菜园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了这一理念。小菜园投入营收的1.2%用于数字化建设,开发智能排班、AI巡店等系统。这些系统不仅提高了效率,更构建了数据驱动的决策体系。

小菜园的“三维赛马机制”重建了动态平衡的竞争生态。在杭州区域门店竞赛中,排名并非唯销售额论,而是综合顾客复购率(40%)、成本控制(30%)、员工培养(30%)三维指标。这种设计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使门店和员工不仅关注经营业绩,更注重全方位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2.6 激励制度设计与效率提升

“激励必须结合提效,实现提质提效,才能长期实现收入的提升”小菜园的合伙人制度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实践。小菜园向优秀店长及骨干人员发放公司股份,晋升为区域总可获得0.1%的公司股份。目前已有超过200位股东持有公司20%的股份,真正实现了从基层到管理层的全员参与和共创共荣。

小菜园还创新性地引入“计件制”工资结构,将员工收入与业绩紧密挂钩。厨师根据负责菜品的销量和制作难度获取提成,并设立额外奖励机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分享到门店成长的红利。这种量化评估体系使员工清晰看到劳动成果与收益的正向关联,门店人效提升37%的同时,客户满意度达到92.6%。

三、连锁餐饮门店系统管理应用

连锁餐饮门店系统管理方法:

  • 发展战略管理:小菜园采用“老市场加密与新市场拓展并行”的策略。截至2025年6月,小菜园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分别为109/192/80/291家,重点布局新一线和低线城市。下半年将重点发力门店网络扩张,预计年底门店总数可达800家目标。建议采用“辐射式扩张”模式,以成熟市场为中心,向周边区域扩张,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同时关注社区餐饮潜力,小菜园已透露将积极探索并稳步扩大中式小区餐饮业务。

  • 经营策略优化:小菜园2025年上半年堂食收入同比增长2.2%至16.47亿元,外卖收入同比增长13.7%至10.58亿元,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39%。建议采用“双轮驱动”模式,平衡堂食与外卖业务。堂食注重体验升级,外卖专注效率提升。小菜园通过数字化实现动态定价,根据时段、季节和市场需求调整价格。同时,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主要食材的单位价格,2025年上半年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减少2.2%。

  • 安全控制体系:建立“总部-区域-门店”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总部制定标准,区域负责培训与检查,门店执行落地。借鉴小菜园的数字化实践,使用AI巡店系统实时监控后厨操作规范。建立供应商溯源机制,确保原材料安全。小菜园通过集中采购和统一的供应链管理,从源头控制食材质量。定期进行食品安全审计,2025年上半年广告及促销开支同比增加71.1%至5330万元,部分用于食品安全宣传与培训。

  • 服务管理升级:小菜园通过“服务价值指数”评估服务员表现,包括个人服务桌数、客户好评率、菜品推荐成功率等18项指标。这种量化评估体系使员工清晰看到劳动成果与收益的正向关联。建议建立“服务段位制”,像小菜园一样引入游戏化的“段位晋升”系统,员工可通过完成特定任务获取“经验值”。例如,服务员开发“儿童营养套餐搭配方案”可获得经验值奖励,这种即时反馈机制使00后员工参与度提升62%。

  • 产品品质管控:小菜园通过中央厨房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菜品口味一致性。建议建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菜单毛利和销量分析(ABC分析),淘汰表现不佳产品。小菜园将大部分粗加工和汁酱前置在配送中心,提升门店效率。同时,设立“产品创新委员会”,由厨师长、店长、供应商代表组成,定期评估新品可行性。小菜园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品质与稳定性。

四、如何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发展?

连锁餐饮企业需要在短期盈利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小菜园2025年的中期业绩展示了这种平衡的艺术——净利润同比增长35.7%,但同期净新增门店仅5家,表明其重心暂时从扩张转向了运营优化和成本控制

  • 短期盈利策略:短期来看,餐饮企业需要聚焦于现金流管理和成本控制。小菜园2025年上半年通过运营效率优化和成本费用管控,实现了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具体措施包括:通过集中采购降低主要食材的单位价格;通过门店管理效率与人效的双重提升,使员工成本同比降低8.2%;通过流程标准化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 中期优化策略:经营6-12个月后,重心应从“冲流水”转向“练内功”,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利润率。小菜园2025年上半年的表现体现了这一策略:员工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从28.5%下降至24.6%,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占比从32.2%下降至29.5%。这些优化带来了利润率的显著提升。

  • 长期发展策略:长期来看,餐饮企业需要从“单店盈利”转向“可复制模式”,构建品牌护城河。小菜园计划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拓展门店网络,并重点发展社区餐饮业务。马鞍山新中央厨房预计年内有望建成完工,将定位为未来3000家门店的供应链支撑。这种供应链建设为长期扩张奠定了基础。

表:餐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策略平衡

时间维度 重点策略 关键指标 小菜园实践
短期
(0-6个月)
现金流管理,成本控制
现金储备/月固定支出≥6
员工成本降低8.2%
中期
(6-18个月)
运营优化,效率提升
人效、坪效提升20%以上
人效提升37%
长期
(1.5年以上)
模式复制,供应链建设
新店盈利周期≤18个月
马鞍山工厂支持3000家店

在资源分配方面,建议遵循“70-20-10”原则:70%资源用于维持现有业务,20%资源用于拓展新业务,10%资源用于创新实验。同时,每月末计算“现金储备÷月固定支出”,这个数字必须≥6(即能支撑6个月亏损),低于3时需立刻启动成本削减计划。

小菜园通过高比例现金分红平衡股东回报与再投资,2025年上半年每股分红0.2112元,分红比例为65%。这种分红政策既回报了股东,又保留了足够资金用于未来发展。

五、未来发展与基业长青之路

基于小菜园经验和行业最佳实践,连锁餐饮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需要聚焦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 组织能力建设:小菜园的“三制一体”管理模式(合伙人制+师徒制+赛马制)是其核心竞争优势。这套系统确保了人才持续供给和文化传承。建议构建“总部赋能型”组织架构,总部负责战略规划、供应链、品牌建设等核心职能,门店专注运营和执行。小菜园总部提供员工培训、物流供应链和菜品研发等支持,门店负责日常经营,这种分工模式高效且可扩展。

  • 品牌价值塑造:小菜园主打中端餐厅,门店主要集中在中档及大众化商场,这一定位清晰且具有广泛吸引力。建议打造“品牌金字塔”,主品牌瞄准大众市场,子品牌覆盖细分市场。虽然小菜园的子品牌探索(如“复兴楼”)面临挑战,但这种多品牌尝试是长期发展的必要探索。

  • 创新文化与风险防控:小菜园引入游戏化的“段位晋升”系统,使00后员工参与度提升62%,创新提案数量同比增长3倍。这种创新文化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同时,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监控食品安全、财务、公关等各类风险。小菜园作为上市公司,面临食品安全、股东减持、同店收入改善及门店扩张不及预期等风险,需要建立健全风控体系。

  • 数字化全面赋能:小菜园投入营收的1.2%用于数字化建设,开发智能排班、AI巡店等系统。建议全面推进“数字化运营”,将前厅服务、后厨生产、供应链管理全面数字化。通过AI算法预测客流,优化排班和备货;利用大数据分析顾客偏好,精准推荐菜品;建立供应链智能调度系统,降低库存成本。

小菜园的经验表明,连锁餐饮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需要构建强大的供应链系统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数字化运营能力三大支柱。这些要素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合伙人制激发组织活力,通过标准化确保扩张质量,通过数字化提升运营效率,连锁餐饮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中保持持续发展能力。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jiameng/4010.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