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三餐饮食吃货达人

商场餐饮预制菜横行,我们连吃现做食物的权利都没了吗?

餐饮供应链:吃货达人
食客: (3913)
食材: (21)
1
你花费不菲价格享用的“美食”,很可能只是商场后厨加热而成的预制菜。近日,一位知名人士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某连锁餐饮品牌:“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这条吐槽瞬间登上热搜,引发了无数消费者的共鸣。
这不仅仅是对某一家餐厅的投诉,更是对如今商业广场餐饮现状的集体控诉。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商场餐饮几乎都成了预制菜的天下?为什么消费者连最基本的知情权都无法得到保障?

商场餐饮预制菜横行,我们连吃现做食物的权利都没了吗?

01、商场餐饮,预制菜的“重灾区”
走进如今的大型商业广场,整齐规划的餐饮楼层看似选择丰富,实则暗藏玄机。那些熟悉的连锁品牌,虽然干净卫生,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美味”和那独有的烟火气。
这一切都源于预制菜已经潜移默化地占领了我们的美食圈。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500亿元增长至2025年预计的6000亿元,中式预制菜占据主导地位。
为什么商场成为预制菜的重灾区?原因很简单:消防和环保要求。商场餐厅不得不用预制菜,因为现场炒新鲜菜会产生油烟,更容易出现火灾,影响整个商场环境及经营。毕竟,商场里除了餐馆,还有卖服装、手机、超市、动漫、电影院的,如果充满炒菜的烟火味道,其他商家还怎么做生意?
02、五大驱动,餐饮预制菜化的推手
预制菜成为连锁餐饮“基础设施”有其内在逻辑。首先便是解决厨师依赖与人力成本问题。传统中餐高度依赖厨师手艺,但优秀厨师培养周期长、人力成本高(如北京/上海厨师年薪可达20万+),而预制菜实现了“去厨师化”。在利益最大化面前,良知往往会主动让路。
其次,预制菜可以帮助餐饮企业实现标准化与品质稳定。通过中央厨房统一加工,确保不同门店菜品口感一致。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在不同城市吃到几乎同样味道的连锁餐厅菜品。
第三是成本压缩与效率提升。大型连锁企业通过集中采购获得议价权,减少后厨面积(租金降20%)、降低燃气能耗、减少食材损耗。而且预制菜将烹饪时间缩短50-70%,提升翻台率,外卖订单可在3分钟内出餐。
第四,预制菜能支撑规模化扩张。门店超过30家需自建中央厨房,预制菜简化新店运营,使门店可快速复制(如西贝新店开业周期缩短60%)。
最后是适应消费场景变革。商场餐饮需支付高额租金(占营收15-25%),预制菜提升出餐速度保障盈利。74%上班族首选“快速+卫生”餐饮,预制菜完美契合该需求。
03、隐藏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
预制菜的确带来了便利,但其健康隐患却很少有人告知消费者。某三甲医院临床营养科专家指出,部分预制菜每100克中钠含量不低于400毫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天钠摄入不应超过2000毫克,这意味着一份预制菜可能就占了全天钠摄入量的五分之一,长期食用极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更令人担忧的是,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大量营养流失。蔬菜中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遇热易被破坏,肉类蛋白的生物利用率也会降低。隔夜甚至防腐的需要,导致可致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部分不良商家甚至使用劣质原料。今年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安徽阜阳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淋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
04、知情权之争,消费者权益被无视
预制菜最大的问题不是存在本身,而是餐厅隐瞒使用情况。最近有举报称,某养老机构餐厅大量采用预制菜,却对外宣称“全部现做”“自主加工”,甚至要求员工统一口径隐瞒实情。
这种行为不仅伤了消费者感情,更触碰了法律红线。专业律师事务所从业者明确指出,餐厅将预制菜宣称为自制菜品,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面临20万元以上罚款,情节严重可吊销营业执照。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态度呈现明显分化:上班族青睐其便捷性,家庭主妇更关注品质和口感,而老年人对“现做”的执念较深。但无论哪种群体,都应当享有基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调查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要求餐馆提前告知是否使用预制菜,半数以上消费者明确反对餐馆使用预制菜。这种情绪背后,是对餐饮真实性和透明度的渴望——消费者不愿支付正餐价格却得到工业化食品。
05、反对预制菜,更是反对信息不透明
我们反对的并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缺乏透明度的强制选择。当消费者为“锅气”和“匠心”支付溢价,却发现吃到的是标准化流水线产品时,那种被“欺骗”的愤怒感,足以摧毁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
法律未必能强制注明预制菜,但消费者的选择可以。餐饮企业不能仅靠承诺来赢得信任,而需要通过“明厨亮灶”来证明。这不仅是对消费者的尊重,更是餐饮企业自身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们呼吁: 所有餐饮企业应当明确告知消费者哪些是预制菜,哪些是现做菜,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进行选择。预制菜不应该成为餐厅隐瞒的“秘密”,而应该是公开透明的选项。
消费者维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凭菜单和宣传资料与商家协商,主张价款三倍赔偿;协商不成可向市场监管局投诉;最后可提起民事诉讼。关键是要留存证据,包括问题食品、付款记录、标注“自制”的菜单以及与商家沟通的录音等。
消费者不会知道,自己即将吃下的,可能是几个月前就已经做好的菜肴。他们更不会知道,自己支付了现做美食的价格,得到的却是加热的工业化产品。
唯有透明与诚实,才能让餐饮行业走得更远。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chihuo/4592.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