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餐饮头条

干净永远是餐饮行业的致胜法宝

餐饮供应链:餐饮头条
食客: (5503)
食材: (27)
0

傍晚六点,巷口的路灯刚亮,暖黄的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张姐的麻辣拌小摊就准时支棱起来了。不锈钢餐车被擦得锃亮,灯光照在上面能清晰映出她挽着袖子的身影,装食材的白瓷盆分门别类码在餐车左侧,藕片、土豆、西兰花各自躺在干净的水里 “保鲜”,连挂在车边的漏勺柄上,都见不到半点油污 —— 这是她在街口摆摊的第三年,从最初整条街独一家的热闹,到如今左右两家麻辣拌摊紧挨着抢生意,她的餐车前,排队的人却从没少过。

我第一次留意到张姐的摊,是去年夏天。那天刚下班,三十多度的高温把人晒得蔫蔫的,路过巷口时,被隔壁摊飘来的麻辣香勾着脚步。凑过去想选份凉凉爽爽的麻辣拌解解暑,可刚一靠近,就看见装鱼丸的铁盆边缘沾着圈干硬的酱汁,黑糊糊的像是积了好几天,案板上还留着上一份没擦干净的菜渣,几片发黄的生菜叶粘在上面,风一吹轻轻晃着。摊主正低头刷手机,听见动静抬头问 “要啥”,说话时唾沫星子差点溅到食材盆里,我瞬间没了胃口,脚步不由自主地往后退。

干净永远是餐饮行业的致胜法宝

转身的功夫,就看见斜对面张姐的摊前已经围了几个穿校服的学生。她正站在餐车后,左手拿着抹布,擦完台面擦盆沿,连顾客不小心掉在台面上的一片生菜叶,都弯腰捡起来丢进旁边的垃圾桶。

“姑娘选点啥?” 听见我走近的脚步声,张姐笑着抬头,声音带着点沙哑,却很亲切。她递过来一个干净的塑料选菜盆,盆沿摸上去没有黏腻的油感,“今天的藕片是刚切的,你看这颜色多白,西兰花也是早上从菜农手里收的,还带着水珠呢。”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装西兰花的盆里果然飘着一层清水,每一朵西兰花的小缝隙都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泥沙。

选菜的时候,我瞥见餐车后面支着个小冰箱,透明的门帘拉开一角,里面的食材都用保鲜袋分装着,袋子上还贴着当天的日期标签,“7 月 12 日下午 3 点采购” 的字迹清清楚楚。“您这食材还贴标签啊?” 我忍不住问。张姐一边帮旁边的学生煮菜,一边笑着说:“是啊,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去菜市场挑菜,回来分类装袋贴标签,这样自己心里有数,也让食客知道这菜新鲜。我这菜从不剩到第二天,哪怕晚上剩下一点,也都带回家自己吃,绝不让第二天的顾客吃到隔夜菜。”

她说着,拿起漏勺把我选好的菜放进沸腾的锅里,清亮亮的没有一点杂质,锅底更是干净得看不到焦糊的残渣。我想起刚才隔壁摊浑浊的汤底,忍不住又多问了句:“张姐,您这锅底每天都换吗?”“那肯定啊!” 张姐手里的漏勺轻轻搅动着菜,“每天早上起来先熬汤底,用的都是新鲜的骨头和香料,熬好过滤好几遍才用,到晚上收摊不管剩多少,都倒掉绝不留着。你想啊,锅底熬久了容易积油污,第二天再用,菜味都变了,食客吃着也不放心。”

那天的麻辣拌果然没让人失望,藕片脆嫩,西兰花清爽,就连丸子都带着新鲜的肉香,吃完碗底干干净净,没有一点不明的残渣。从那以后,我就成了张姐摊前的常客,也渐渐摸清了她的 “干净规矩”,这些规矩藏在她每天的忙碌里,细致得让人佩服。

每天下午两点,张姐准会推着小推车去巷尾的菜市场。她挑菜有自己的讲究,选菠菜要选叶子翠绿、根须短的,说这样的菠菜新鲜没老根;选菌菇类得逐个翻看,伞盖下的褶皱里要是有一点泥沙,她都要当场用清水冲干净;就连买豆芽,都要掀开塑料布看看底下的,生怕有捂得发黄的。有次我刚好去菜市场买水果,看见张姐在豆腐摊前挑豆腐,摊主笑着说:“张姐,你每次都这么挑,我这豆腐新鲜得很,你放心拿。” 张姐却笑着摇头:“不是不放心你,是我得让食客放心。你看这豆腐,要是有一点酸味儿,或者表面发黏,我可不能拿回去给人家吃。”

从菜市场回来,张姐就忙着处理食材,这一忙就是两个多小时。她的小厨房在一楼,窗户对着巷口,有时路过能看见她在里面忙碌的身影。绿叶菜要摘去老叶和黄叶,然后用清水洗三遍,第一遍冲掉表面的泥沙,第二遍用淡盐水泡十分钟,第三遍再用清水冲干净;菌菇类要逐个擦净缝隙里的泥沙,有的还要撕成小朵方便清洗;土豆、藕片这类根茎菜,去皮后要切成均匀的薄片,然后泡在清水里防止氧化变黑。每次处理完食材,她都会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菜板用开水烫过,菜刀擦干放进刀架,连水槽里都见不到一点菜渣。

到了傍晚出摊,张姐的准备工作更是细致。餐车要先用湿抹布擦一遍,再用干抹布擦干;装食材的瓷盆要逐个用开水烫过。有次下雨,巷口地面有点积水,有个顾客不小心把水溅到了餐车台面上,张姐立马放下手里的活,用干抹布擦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台面完全干燥才继续煮菜。顾客不好意思地说:“张姐,不用这么麻烦,一点水而已。” 张姐却认真地说:“不行啊,台面有水容易滑,万一食材掉在上面就脏了,而且水溅到食材里也不卫生。”

晚上收摊更是个 “大工程”,往往要忙到十点多。张姐会先把没卖完的食材分类打包带回家,然后开始清洗餐具。锅碗瓢盆要先用热水冲掉表面的油污,再用洗洁精仔细刷,刷完后还要用开水烫一遍,最后倒扣在餐车上沥干水分;餐车台面要用洗洁精擦两遍,再用清水冲干净,连缝隙里的酱汁都要用小刷子刷出来;就连装垃圾的塑料袋,她都会系紧口子,扔进巷口的垃圾桶,绝不会随手丢在路边。有次冬天,天气特别冷,水凉得刺骨,我路过看见张姐还在用水冲餐车,忍不住说:“张姐,这么冷的天,差不多就行,明天再洗也行。” 张姐却哈着气搓了搓手,笑着说:“不行啊,今天的油污今天清,明天早上起来就能直接准备新的食材,而且晚上不洗干净,油污冻在上面,明天更难清理,还容易滋生细菌。”

张姐的这份坚持,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尤其是旁边两家摊的摊主,有时会说她 “太较真”“没必要这么累”。有次下雨,客流量比平时少,隔壁摊的摊主早早收了摊,收摊前还跟张姐说:“张姐,你看今天人少,剩下的汤底和菜留着明天用呗,省得明天麻烦。” 张姐却摇了摇头:“不了,该倒的还是要倒,该扔的还是要扔,不能因为人少就将就。” 那天晚上,我看见张姐把剩下的汤底倒进下水道,又把剩下的一点蔬菜装进保鲜袋,放进小冰箱里,后来才知道,那些蔬菜她第二天早上都做成了蔬菜粥,自己和家人吃了。

还有一次,有个熟客跟张姐闲聊,说:“张姐,你天天这么折腾,又洗又烫的,累不累啊?隔壁摊都没这么讲究,生意不也照样做吗?” 当时张姐正擦着案板,听见这话抬头笑了笑,手里的抹布还在不停擦拭着案板上的纹路:“累是累点,但食客吃我的东西,图的就是个干净。你看这案板,要是天天不擦干净,菜渣积在纹路里,时间长了就会发霉,再切菜的时候,细菌不就沾到菜上了?还有这锅底,要是天天不刷,油污积多了,熬出来的汤底就会发苦,菜味也变了;菜要是放隔夜,蔫了不说,营养也流失了,万一吃坏肚子,那可是大事。我摆摊是为了挣钱,但不能为了挣钱丢了良心,干净是底线,不能破。”

张姐的话,后来我真真切切见识到了它的分量。上个月,巷口另一家麻辣拌摊出了点事 —— 有个住在附近小区的阿姨,在那家摊吃了麻辣拌后,晚上回家就开始拉肚子,第二天还去了医院,医生说是吃了不新鲜的食物导致的。后来听邻居说,那家摊为了省成本,把前一天没卖完的菜混在新菜里卖,汤底也是熬了好几天的,直到发浑才换。这事在巷口传开后,那家摊的生意一落千丈,后来没撑多久就撤摊了。

而张姐的摊,生意却越来越好。不仅附近的居民常来,就连住在几公里外的人,听朋友推荐后也会特意过来尝尝。有个住在东边小区的姑娘,每周都会开车来买两次,她说:“我吃过好多家麻辣拌,就觉得张姐家的最干净,吃着放心。你看她处理食材那么细致,汤底也新鲜,就算多跑点路也值。” 还有个老奶奶,每次都带着小孙子来,她说:“给孩子吃的东西,干净是最重要的。张姐家的菜洗得干净,汤底也没有添加剂,孩子吃我放心。”

现在每天傍晚,张姐的餐车前依旧排着队,队伍里有熟面孔,也有新顾客。她手脚麻利地煮菜、拌料,偶尔和熟客聊两句家长里短,手里的抹布却从没停过,擦完台面擦盆沿,就连装完菜的碗,她都会顺手擦一下碗沿,生怕有酱汁沾在上面。路灯照在干净的餐车上,映着她忙碌的身影,也映着食客们放心的笑脸。

有次我排队的时候,听见两个新顾客在小声议论:“这家摊看着真干净,食材都亮晶晶的。”“是啊,我朋友推荐的,说这家老板特别讲究卫生,吃着放心。” 听到这话,张姐抬头笑了笑,递给她们选菜盆:“放心选,都是今天新鲜的菜,汤底也是早上刚熬的。”

没有醒目的宣传标语,但每个来这里的食客都知道,为什么在三家麻辣拌摊里,只有张姐的生意能一直这么好。那份藏在食材里、锅底里、餐车角落里的干净,不是刻意做给人看的,而是融进了张姐每天的忙碌与坚持里。它比任何华丽的宣传都管用,因为对于食客来说,餐饮的本质不过是 “吃得放心”,而这份放心,恰恰来自于 “干净” 这两个最简单,也最珍贵的字。

如今,张姐依旧每天坚持着她的 “干净规矩”,用一份份干净新鲜的麻辣拌,守护着食客的信任,也守护着自己摆摊的初心 —— 做餐饮,干净永远是最踏实的底气。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canyin/4483.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