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不有机,认证藏猫腻!谁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不知何时起,逛超市时总能看到各种“有机蔬菜”、“有机大米”、“有机鸡蛋”......它们包装精美,价格却高得惊人,常常是普通商品的数倍甚至十几倍。然而,这些贴着“有机”标签的产品,真的都名副其实吗?
“有机”二字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当认证本身都可能存在猫腻,消费者又该相信谁?
乱象丛生:“有机”背后的灰色地带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超市和农产品市场,发现有机食品专区随处可见,种类繁多,价格不菲。一盒600克的有机鸡蛋售价35元,一公斤有机山药59元,250克有机蔬菜组合28元...这些产品的包装上,大都贴有醒目的“有机认证”标志,有的还标注了“认证机构代码”。
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不少所谓的“有机食品”存在诸多疑点:有的认证标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认证机构;有的认证已过期多时,却仍在销售;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按规范标注认证机构代码。
“现在市面上真正的有机产品可能并不多。”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有机认证乱象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认证机构标准执行宽严不一;部分企业认证后监管不到位,产品质量下滑;少数企业甚至伪造认证标志,以普通产品冒充有机产品。
更有甚者,一些企业通过“转换期有机产品”这种模糊概念打擦边球。根据规定,有机产品需要经过2-3年的转换期才能获得正式认证,而一些企业就在这转换期上做文章,将转换期产品以有机产品的价格出售。
认证迷局:监管漏洞与利益链条
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行的是第三方认证制度,即由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目前全国有数十家有机认证机构,这些机构本应是有机产品的“守门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不少问题。
认证机构之间竞争激烈,一些机构为了吸引客户,可能会降低认证标准。一位不愿具名的认证机构工作人员透露:“有些企业会同时找几家认证机构询价,最终选择标准最松、价格最低的那家。”
监管力量不足也是突出问题。有机认证需要从生产过程到销售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但认证机构的人力物力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一些企业在获得认证后,可能会在非检查时段使用禁用物质,而认证机构很难24小时监控。
更令人担忧的是,少数不良认证机构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对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情况下,有机认证不再是质量保证,反而成了合法骗局的“护身符”。
信任崩塌:消费者为何不再买单?
有机认证乱象的直接影响是消费者信任度的不断下降。
“我以前专门买有机蔬菜给孩子吃,直到有一次在所谓的有机农场亲眼看到他们喷洒农药。”北京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从那以后,我再也不相信什么有机认证了。”
像李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近五成消费者认为目前的有机认证“不可信”;甚至有消费者直言:“所谓有机不过是商家提价的噱头。”
信任危机导致整个有机食品市场发展受阻。一方面,真正做有机农业的企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产品卖不出应有的价格;另一方面,消费者即使有购买意愿和能力,也因为无法辨别真伪而望而却步。
重建信任:有机品牌如何破局?
面对如此严峻的信任危机,有机农业企业和相关方面该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
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基石。一些有机农场开始尝试“透明农业”,通过24小时视频监控、定期开放日、生产流程全公开等方式,让消费者随时随地可以监督生产过程。“只有让消费者看得见,他们才会相信。”某有机农场负责人表示。
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有机产品溯源提供了可能。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产品从种植、加工到运输的全流程信息,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记录。这种不可篡改的溯源系统,大大提高了造假难度。
严格自律才是行业长久发展之道。“有机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理念。”一位从事有机农业十余年的企业家认为,真正的有机企业应该将诚信放在首位,而不是追逐短期利益。
第三方监督也很重要。除了政府监管,行业协会、媒体、消费者都应成为监督有机市场的重要力量。多方形成的监督网络,让不良企业无处遁形。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有机?
面对琳琅满目的“有机”产品,普通消费者该如何火眼金睛辨别真伪?
首先认清官方认证标志。我国统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由绿色和白色组成,包含“有机”字样和认证机构信息。消费者可通过国家认监委网站查询认证机构资质,核对产品认证证书的真伪。
警惕价格过低的产品。有机产品因生产成本高,价格通常比普通产品高出许多。如果价格与普通产品相差无几,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了解销售渠道。正规有机产品通常在大型超市专柜、品牌专卖店等可靠渠道销售。来路不明的产品,即使贴有有机标志,也不可轻信。
选择可信品牌。长期深耕有机农业的品牌往往更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是相对可靠的选择。
未来之路:让“有机”回归本源
有机农业的本质是遵循自然规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它代表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概念。
要解决有机认证乱象,需要政府、认证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完善有机认证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认证机构应当严格自律,统一认证标准,避免恶性竞争;
有机企业需坚守诚信,真正遵循有机生产标准;
消费者则应提高辨别能力,用理性选择支持真正做有机的企业。
只有这样,才能让“有机”二字重新焕发生机,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真正的有机产品买单。
当有一天,我们不用再为“有机不有机”而困惑,当“有机”真正回归它的本源——那将不仅是消费者的福音,更是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当餐优选,您身边的餐饮食材供应链伙伴。当餐为餐厅、酒店、茶饮、团餐、食堂等各类餐饮企业,提供涵盖蔬菜禽肉、米面粮油、调味料、饮料饮品及简餐原料等全品类食品一站式采购配送服务。依托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当餐食材品质与配送时效,让餐饮采购更省心,经营更高效。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youji/6017.html
-
当餐食材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当餐网是联雄冷链物流研究院经过对传统食材供应链的深入研究分析,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买卖易”食材全流程供应链综合服务系统。当餐网以互联网平台技术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食材供应链效率低、数据缺失、食品安全溯源等问题,通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物流,以实现采购信息流、交易现金流,物流流程再造,帮助合伙人突破发展瓶...
2024/07/12
-
特殊食品标签“新”要求来了
十一食品11FOOD日前获悉,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鼓励食品企业进一步清晰显著标注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特殊食品是预包装食品的重点品类,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在与特殊食品注册或者备案标签说明书一致的前提下,鼓励特殊食品企业执行《公告》要求,...
2024/06/25
-
地方特色美食之柳州云片糕
2025/05/07
-
2024年功能性食品的7大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消费者对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和睡眠问题的食品/产品感兴趣,这也是各国人民优先考虑的问题。年轻消费者尤其关注饮食和营养问题,希望从食物中获得健康益处。随着营养“规则”的变化和需求状态的演变,新的商机随之出现。根据《New Nutrition Business》的最新消费者研究,大约21%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吃的食物能改善情绪和精...
2024/05/27
-
润心有机山茶油营养轻“腹”担
山茶油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植物油,食用历史悠久。而润心品牌的有机山茶油源自中国油茶之乡江西宜春,选用20-50年黄金树龄的油茶树,保留丰富营养物质。 生产工艺也是遥遥领先,采用低温物理冷榨x瑞典阿法拉伐软塔精炼技术,有效保留营养成分,在营养物质尽可能不被破坏的同时还能让油质更纯净健康。 全密封锁鲜技术防止独特微量元素,如三萜烯醇、维生素E、角鲨烯、多酚等丧失活...
2025/09/26
-
当餐如何避雷外卖黄焖鸡!当餐现做即可
当餐君近日关注到杨铭宇黄焖鸡的后厨乱象,剩菜回收、使用发黑牛肉,还有员工无健康证。这说明检查证照很重要,比如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当餐食材供应链在本文2和3都给了具体的避雷方法,比如看三证、查细节,还有平台上的“明厨亮灶”标识。4和5提到外卖小哥的避雷建议,比如高频词汇黄焖鸡,以及...
2025/03/13

当餐网 






粤公网安备 51019002001391号 


当餐网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