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三餐饮食餐饮信息

即食食品(RTE)的微生物风险和控制措施

餐饮供应链:餐饮信息
食客: (4713)
食材: (23)
1

由于即食食品不需要清洗和加热,可直接食用的特点,对即食食品加工过程的清洁度与安全性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预防微生物风险,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规范的操作和有效的防护。

即食食品的微生物风险

生产过程中食品经过多步骤处理,每一步操作都有污染的风险。表1列出即食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易感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的微生物通过代谢毒素致病,或者通过食物媒介,进入人体内直接作用人体致病。表2列举霉菌毒素在即食食品中引发的常见疾病。

表1即食食品致病性微生生物

即食食品(RTE)的微生物风险和控制措施

表2霉菌毒素引发的疾病

即食食品(RTE)的微生物风险和控制措施

合理的生产工艺设计是基础

即食食品(RTE)的微生物风险和控制措施

2.1 清洁可控的操作程

所有生产步骤,包括包装与储存,都应在清洁可控的操作程序下进行,将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与异物风险降到最低。

制定质量关键控制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仅降低产品污染风险,而且及时关注设备运行正常。通常质量控制点包含时间,温度,湿度,水活度,pH,压力,流速,冰点,脱水率,加热参数,酸化,冷藏条件。有些食物一旦污染,微生物繁殖非常快,特别是致病菌,因此储存环境非常重要。

2.2 温度与时间控制

生产工艺各步骤的温度与时间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热漂烫,作为预处理步骤,对温度与时间都有要求,热漂烫后需要迅速冷却,热的食物不可以搁置延误冷却。不仅要控制热漂烫过程中用水的安全与质量,还要控制热漂烫过程中用工器具的清洁与消毒效果达标。防止噬热菌与微生物污染。

2.3 杀菌措施

杀菌措施是控制微生物的有效措施,包括消毒、辐射、巴氏消毒等措施。

2.4 污染保护措施

生产过程有效保护措施是防止污染的必要程序;有效预防食品中的异物,包含金属异物与非金属异物。

可以在生产工艺中设计筛网,过滤器,磁棒,金属探测仪,还有其它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防护成品,与原物料和废弃物分开操作与储存。提供物理防护措施,特别是对气体污染源(包括空气传播的,压缩空气引入的异物风险)在装卸、接收原物料时,如果发现物料无遮盖与防护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待评估后再做决定。食品运输需要防护措施。

2.5 隔离管制措施

食物、原物料和其它辅料一旦被污染立即隔离管制,经过评估后可做决定:报废,重新返工,或者另作他用。

2.6 有效后续操作步骤

后续操作往往容易被忽视,如灌装、封合、组合、包装、码垛等,类似的后续操作都应有防止污染的设计,具体操作有以下要求:

>识别生产过程中各步骤的关键控制点,设定质量控制参数;

>充分清洁消毒食品接触面与食品容器;

>食品接触面的材质与食品包装材质都是符合要求的,安全无毒害。

生产区域管理是关键

3.1 食品接触面

食品接触面是首当其冲,应该得到有效维护的,防止食物遭受不合规的食品添加剂的污染;食品接触面设计应合理,衔接处应该是平滑无间隙,尽可能小的积累食物残渣、灰尘和有机物质,防止微生物滋生。

3.2 食品生产与处理设备

设备和设施也是不用说,跟通用要求一致,需要保持清洁与良好的状态。

3.3 过程产品暂存,输送和生产系统

暂存系统往往容易忽视,包括称重装置、气压传动装置、开关装置和自动处理系统,都需要考虑到卫生设计与维护。

3.4 冷库系统

冷库和冷藏室都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储存能力和冷藏冷冻能力,以及储存食物可能引入的微生物类别,根据不同食物的类别与易感微生物类别,制定清洁与消毒计划。在分析易感微生物时要分析冷库冷藏温度,湿度曲线,要列出冷库里哪些部位可能滋生微生物(潜在的风险点列表)。

如果在冷库中要增加隔离分区,则需要对隔离材质认真设计与甄选;日常要对隔离带的温度和湿度实时监控,建立自动报警装置;在有人员操作的区域建立自动温控系统。

3.5 测量、调节和记录的仪器仪表

要建立清洁与消毒程序,防止仪表上或内部滋生微生物。比如温度计,pH剂,酸度计,水活度测试仪,还有其它测试仪器,都应得到充分的监控与维护清洁。

3.6 压缩空气和其它气体

各类气体应得到适当的处理,无论是用于清洁食品接触面的,还是清洁设备其它部位的气体,还是直接与食品接触的气体,都要经过适当的处理,避免交叉污染或者不合规的食品添加剂混入。

建立针对原料特性制定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点

接收,检验,运输,分类,准备,生产,包装和食品的储存中的所有操作都要根据需要建立充分的清洁步骤。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要设计适当的质量控制点,要保证食品接触材料是安全的。

原物料与食品添加剂都要经过检测,使用前经过拆分,过筛等预处理,保证原材料的清洁与安全,安全的暂存与临时存放是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的必要步骤。

4.1 冲洗或者深度清洁

原料是非常必要的步骤,可以去除原料上的泥土或者其它异物。用于清洁,冲洗或者运输食物的水源是安全的,水质是足够清洁的。反复使用的水要考虑到水质清洁的持续度,无论是冲洗水,清洁用水还是运输用水,都不能有微生物滋生的风险。原料容器和运输媒介在使用前要被检测,保证清洁度与良好的备用状态。

4.2 巴氏杀菌或其它工艺操作处理

为了保证食品中微生物水平低于食品安全风险(不会引起病毒害),对原料进行巴氏杀菌或者其它生产工艺操作处理。各种生产工艺都要经过验证,保证操作的有效性。

验证方法有多种:向原料供应商索要资质、实验报告;可以根据产品特性与质量指标设计实验方案;请生产设备供应商提供验证方案并安排实施实验。

有很多原料容易被黄曲霉毒素等天然毒素所污染,被污染的原料会把毒素带入产品中,这就需要在甄选供应商时检查供应商资质与原料产品的检验报告,在验收原料时要检验原料样品,每年定期分析物料并验证原料无毒无害。

4.3 虫害、微生物和异物的控制

要考虑到对原料及半成品,返工产品的虫害控制,微生物控制和异物的控制。要制定内控标准,指导方针和缺陷控制方案指导生产,并且设计验证方案以保证各种措施有效运行,包括供应商提供的资质有效性。

4.4 合理储存

>原物料、半成品与返工产品合理储存,容器及储运用工器具清洁且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食物质量。物料标识要合规;

>冷冻原料保持冷冻状态,如果需要解冻,保证在解冻条件下解冻;

>干湿物料分开拆分称量暂存,防止交叉污染。

根据食品特性,建立特殊要求

5.1 面糊,裹面,酱料,肉汁,调味品等产品

在加工过程中要经过预处理,预混料,在预处理与存放期都要防止交叉污染。具体操作有以下步骤:

>使用无污染的原料;

>使用成熟的热加工工艺;

>足够的时间与适宜的温度控制;

>提供充足的物理防护措施,防止滴漏,污水或粉尘等异物的污染;

>冷却工艺经过验证,温度湿度和时间参数都是成熟的;

>生产废弃料得到充分的控制,防止废料的微生物滋生污染到产品与生产过程。

5.2 干粉调拌料(预混料),坚果类,半湿食物

脱水的食物要控制水分活度,防止微生物滋生,生产过程中保持安全的湿度水平,操作过程要符合以下要求:

>监控产品的水活度变化;

>控制成品的可溶性固形物与水分;

>保护成品,防止受潮。

5.3 酸性食品

酸性食品通过控制pH值预防微生物污染,pH≤4.6,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监控原料,半成品与成品的pH;

>产品的总酸度,对于低酸度食品增加其它控制措施。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xinxi/5302.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empty

餐饮食材网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