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春天那一口鲜香的明前龙井,喝下去就让人口齿生津?为啥炉子上那锅热气腾腾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喝了能让人从里暖到外?《黄帝内经》里早就有解释:“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这药食的道理,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今天,就着这杯春茶,当餐君和大家来细细体会《素问》里藏着的玄机,继续追随《漫说黄帝内经》的脚步,在阴阳之道的奥秘中探索。
春天万物生长、夏季百花盛开,但阴阳之气也像四季一样循环交替,太过了就会反转。正如经典所言: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这其中的奥妙,就像庖丁解牛,得用心神去感受,而不是光靠眼睛看,才能真正理解药食的性味是如何顺应自然,又如何因为我们饮食偏好过头而打破人体阴阳的平衡。
1、药食气味:
舌尖上的阴阳平衡术
辛和甘的味道,像春天的阳光照进土地,会让人感觉轻松、温暖、流畅,它们能让体内的阳气向外扩散。
-
比如姜是辛温的,能驱走寒气;
-
桂枝味甘带温,能疏通经络。
这类味道,就像盛夏的烈阳,能把人体的阴霾一扫而空,让气血像江河奔涌。
但如果辛甘吃多了,就好比大热天在太阳底下暴晒太久——阳气太旺,阴液被晒干,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失眠这些问题。
酸和苦的味道呢,就像秋天的细雨,慢慢往下走,能帮助身体把热气排出去,同时也保存身体的阴精。
-
比如乌梅味酸,能生津止渴;
-
黄连味苦而寒,能清心火、降内热。
这些味道像深秋时节,让浮躁的火气慢慢平息。
可是一旦过度迷恋酸苦,就好比整天躲在冰窖里——寒气内盛,阳气被压制,人就容易出现腹部寒凉、腹泻怕冷的问题。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四个字:“气味厚薄”。
虽然辛甘属于阳,但“辛”如果轻薄就有发散作用,而“甘”如果厚重则是滋补之意;酸苦是阴的,但“酸”能收敛,“苦”能泄热,也可能太燥。
比如白酒辛辣,少喝能活血通气,多喝却会伤身耗气;苦瓜苦寒,夏天吃一点清热不错,天天吃就容易伤到脾胃。
正应了《内经》里说的那句:“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2、阴阳偏胜
正邪之间的博弈
我们不禁要问:“邪气为什么能加强正气的阴阳?”这正是中医中“同气相求”的微妙原理。
打个比方,如果体内阳气已经很旺,又遇上外面的“阳邪”(比如风、暑、燥、火),就像干柴遇到烈火——
本来吃辛辣就让阳气上头了,这时候再吹热风晒太阳,体内阴液被烧得干干净净,结果就是“阳胜则热”,真的上火了!
再来看“阴邪”(寒湿痰饮)和阴盛之体的配合,就是“雪上加霜”。
比如有人本身体质寒凉,又爱吃酸苦的东西,就像冰封的湖面再被暴雪覆盖,体内阳气根本动不了,结果就是“阴胜则寒”,手脚冰凉、肚子冷痛。
这就体现了经典中这句话的真正意思:“重寒则热,重热则寒。”也就是说,任何事物走到极端,都会产生反效果。
寒到了极点,反而会表现出热的症状;热到了极点,反而看起来像寒冷的状态。就像冰火两重天,一不小心就陷入生死边缘的对抗。
3、寒热伤人
身体和能量的连锁反应
寒邪和热邪伤人,就像是冰锥刺骨、烈火灼身。它们虽然都让人难受,但作用方式不一样。
寒邪属于阴,会先伤到身体的“形”,也就是肉体。它一进入筋骨,会让血液循环不畅,所以你会感觉关节疼、身体浮肿,就像泥巴灌进了肌肉。
比如冬天掉水里,刚开始发抖、皮肤冷,接下来脏腑功能就虚弱了,这就是“寒伤形”。
热邪属于阳,它主要伤的是“气”,也就是体内的运行机制。热一多,气机被烧坏,津液被蒸发,人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汗出的问题。
比如夏天太阳底下走久了,一开始狂出汗,接下来就觉得没劲儿,这就是“热伤气”。
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人,多年爱吃辣,结果胃烧得难受、便秘、小便发红。一开始以为是“胃火太旺”,就用了寒性的药来降火,结果病人开始拉肚子、怕冷,一查才发现是吃辣吃得太久,把脾阴给耗空了,阴液收不住阳气,就变成了“虚火上炎”。
于是我改用甘寒的药养阴、加上一点酸涩的药收敛阳气,结果病就慢慢好了。
这个案例完美验证了经典中说的:“阳胜则阴病。”
看着像上火,实际上是阴阳都虚了,问题更复杂。
4、临床启示
如何聪明用药,平衡阴阳?
在中医临床里,如果以“气味”来作为用药的基础,要掌握三个要点:
因时制宜
春夏时节阳气旺,要少用辛辣热性的东西;秋冬阴气重,就别老用寒凉的药。
比如长夏湿气重,就可以加点苍术、藿香来祛湿;到了寒冬,寒气聚集,就该用当归、生姜这类温热的药材来温经散寒。
因地制宜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用些带点润的辛味药比较好;东南湿气重,用苦温的药更合适。
像岭南人常吃薏米来祛湿,但吃太多也会伤脾阳,反而胀气腹泻。
因人制宜
阳虚的人不要吃太多甜腻的东西,阴虚的人要远离辛辣刺激的食物。
曾经有个有钱人家大老板,天天大鱼大肉吃得满肚子湿热,结果医生还给他吃人参黄芪补气,结果就“火上浇油”了。后来改用清热利湿的三仁汤,他才终于好转。
其实,阴阳的道理不仅仅在药和食物里,它本质上是生命运行的底层逻辑。现在很多人养生走进了误区:人参当灵丹、阿胶当万能,盲目补补补,结果越补问题越多,搞得阴阳失调。
请大家谨记《内经》里的忠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吃喝有节制,作息有规律,这才是养生的真正秘诀。
下次我们将继续沿着“六气”的线索,探讨五运的变化,深入了解“风寒暑湿燥火”这六大因素,是如何一步步引发百病的。
敬请期待我们继续揭开天地之气与人体“神机气立”的神秘互动!
本文发布于2025年05月07日10:44
,已经过了132天,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当餐网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sancan/1794.html
-
用真诚消解人们对预制菜的疑虑
酸菜鱼、毛血旺、土豆牛腩……一些工序繁琐的美味佳肴,餐饮店能在极短时间端到食客面前。究竟是现炒现制,还是预制菜?消费者有疑虑,而一些商家却总是讳莫如深。近日,有企业给出了正面回应。快餐品牌老乡鸡在网络上发布公开信,就菜品是否为预制菜公开回应,表示现做菜占七成以上,还公布了餐厅供应商明细、追溯档案、菜品制作流程等信息。此举不但没有引...
2024/05/28
-
高血糖严选食材,你吃对了吗?这些饮食技巧帮你稳住血糖!
高血糖管理不仅依赖药物治疗,科学合理的饮食同样至关重要。餐饮食材网认为正确选择食物不仅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为高血糖人群精心挑选的饮食注意事项: 优选低GI(升糖指数)食物:如全谷物(糙米、燕麦)、豆类和大部分蔬菜,它们能缓慢释放糖分,避免血糖骤升。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稳定餐后血糖。推荐...
2025/06/27
-
健康要加油 饮食要减油
餐饮食材网广泛倡导饮食减油理念,传播减油核心信息。在9月全月同步开展“三减三健”综合宣传,同时积极倡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坚持“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减控“盐油糖”,为健康加分 盐、油、糖,这3样日常饮食中最离不开的调料,却是威胁我们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最...
2025/07/15
-
餐饮信息网2025年9月1日全国前厅后厨招聘信息
海淀区招聘:店长 2 名 10000-12000湘菜 炒锅3名8500-9500前厅经理1名8000-9000高职服务员2名6000-7000服务员5名4500-5500洗碗工两名4500-5000凉菜中工5500-6000,加微信备注岗位推荐:18894646114(微同号) 山西省晋中市(星级酒店)招(粤菜烧腊1名13000)粤菜上什1名13000粤(西...
2025/09/01
-
新食品安全法对泡打粉的使用规范?包装标签要求?
GB 2760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膨松剂)和食品辅料经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复配膨松剂(又称为泡打粉、发泡粉、发酵粉),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遵照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执行。因此泡打粉的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限量只要符合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即可。 另外,包装标识方...
2024/06/15
-
临安美食探店攻略6家老字号餐厅地道美味不踩雷
2025/05/07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