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餐饮头条

药食同源研究院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

当餐:餐饮头条
食客: (2911)
食材: (36)
1

草本精华、滋养身心、药食同源开启健康之路;传统智慧,现代科技,药食同源守护健康之本。5月15日,汉中市中医学会药食同源研究院在汉中面包博物馆召开研讨交流会。此次研讨聚焦“秦巴山区药食资源  打造汉中特色品牌  适应人民美好生活”展开交流,并参观面包博物馆。

药食同源研究院院长梁引库、执行院长彭龙华、副院长耿敬章、李伟艺、陆伟博、杨斯迪等专家参加。汉中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春、汉中市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监管科科长任炯炯、略阳县、汉台区、陕西理工大学等专家学者参会。

汉中市中医学会会长何俊杰主持并致辞。他指出,近年来,随着民众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双双提升,药食同源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汉中地处秦巴山区,药材食材资源也极为丰富。然而,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知识传承艰难、研发创新能力匮乏、市场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如同重重枷锁,限制了药食同源产业迈向更高台阶的步伐。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与希冀。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热点话题作了充分交流,进一步明晰了药食同源与大健康同频发展思路与方向。

 汉中市中医学会会长  

何俊杰

汉中市中医学会依托陕西理工大学成立了药食同源研究院,目的是深入开展药食同源理论研究和产业开发,挖掘传统经典,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索药食同源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规律,推动中医药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

药食同源产业是兼具民生价值与战略意义的“朝阳产业”,一头连着百姓健康,一头连着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秦巴地区有50余种药食同源植物资源,既有茯苓、枸杞等兼具食疗功效的天然食材,更传承着“寓医于食”的千年智慧。从《黄帝内经》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到现代“治未病”理念的普及,药食同源始终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健康需求的桥梁。当前,大健康产业需求井喷,我省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产业链基础,正迎来转化为产业优势的黄金期。重点在四个方面发力,一是把握独特优势,坚定发展信心;二是聚焦六大任务,激活发展动能,这六大任务是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创新发展,开展药食同源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行业标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推广中医药文化与健康理念;三是强化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生态;四是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发展格局。

药食同源研究院院长梁引库:人民健康是幸福的首要指标,是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复兴的有力保障。要多方共同发力,加快发展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研发生产更多老百姓‘吃得到、吃得起、吃得好’的营养健康食品,满足百姓对‘吃得健康’的迫切需求。整合汉中市域各县区特色药材食品,区分功能定位,立足汉中,放眼全国,争取政府支持。“高校+企业”模式培养适宜人才队伍。扩大适宜药材种植基地规模。

药食同源研究院执行院长彭龙华:希望形成药食同源产业链式发展,政府给予更大支持。努力把食品安全文化与汉中地域文化融入企业发展。组织人才与干部队伍培训,加强研发,提升企业管理,向管理要品质。弘扬企业家精神,满足汉中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绿色食品需求,振兴汉中药食同源产业。

药食同源研究院副院长耿敬章:从典籍中的理论构建到几千年的实践创新,中医药膳在岁月长河中绵延不断。步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既坚守传统内核,又积极拥抱现代营养学、食品科学,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国际化传播中不断焕发新生,实现了从古老养生智慧到现代健康产业的转变,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汉中药食同源产业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大有可为,加快形成产业、创新、人才、教育培训“四链贯通”。

药食同源研究院副院长李伟艺:人们常说“春夏养阳”“长夏胜冬”,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的整体性。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的相应,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也常言讲,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经脉气血运行充盈,而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同时驱赶体内的寒气,调整阴阳,从而可以达到减轻冬季病症的发病频率,或者是彻底地根治疾病的疗效。为此,我们中医膳养,大家熟悉的常说的食养、食疗、药膳的施膳原则,强调“食助药力,药助食威”,体现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食同用的理念。通过“冬病夏治”辨证施膳,可以调养身体,增强抗病的能力,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发展药食同源产业符合大健康产业趋势。

药食同源研究院副院长杨斯迪: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药食同源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国家政策也不断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从鼓励传统中医药资源开发利用,到支持功能性食品创新,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为药食同源产业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然而,产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基础研究有待深入,部分药食同源物质的功效成分、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阐释;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从原料种植、生产加工到质量检测,缺乏统一规范,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产业融合度不足,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品牌建设薄弱,市场认知度和竞争力有待提升等。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提取工艺、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产品附加值; 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呼吁企业、科研机构与行业组织协同合作,加快制定和完善药食同源产业全链条的标准体系,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推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药食同源品牌。同时,借助新媒体、电商等渠道,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业的市场认知度和影响力。

汉中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春:我市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在药食同源领域取得一定进展,略阳杜仲叶、佛坪山茱英“药食同源”试点成功获批,留坝西洋参制品等也顺利上市销售。但当前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规划与保障不足;二是产品与市场问题,产品供给单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少。定价不合理,市场议价能力弱。宣传普及度低,导致市场占有率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三是产业基础支撑薄弱;四是消费认知偏差、文化自信不足。下一步工作,一是强化规划与机制建设;二是创新产品与拓展市场;三是夯实产业基础;四是加强科普与宣传。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post-2073.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当餐点评(0)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