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餐饮食材

药膳食材枸杞子

当餐:餐饮食材
食客: (2057)
食材: (34)
0

中药世界里,有明星,像是人参、鹿茸、三七之类,大家耳熟能详,文艺作品里也常有,但我们大多的人只是闲谈,我们不买。说到销量王,枸杞算是一个,不仅药食两用,还很常用。我们去精致餐馆,点个汤粥,往往就能看见枸杞;网上有些媚俗小视频,男主角把杯子泡满枸杞,表示肾虚要补肾;朋友之间随手小礼物,犯不上送颗老人参,一罐枸杞恰到好处。实用价值上讲,在粥里汤里茶杯里放上枸杞,都合适,送礼无论给男人女人还是老人,也都挑不出毛病。

枸杞的易用宜送,归功于它的性平,味甘,不凉不热还不难吃。它入肝、肾经,却是红色的。按照五行理论,红色补心,而一般滋补肝肾的药都是深色,五行的水对应黑,我们也经常说补肾要多吃黑色的东西。这说明古人识药绝对不是死守抽象理论,你给他一袋枸杞,他看了,心里琢磨应该是个火药,但煮煮吃吃,发现是个肝肾药,一定是这样。另外,我之前说过认识药有很多维度,如果蒙上眼睛吃枸杞,甜甜的,又可以认为入脾胃经,也有这种说法存在。我个人理解,入肝肾最重要的理由,还是因为古人看中枸杞的质地,重、黏、润、厚、韧,中医上讲叫精足,现在说叫营养丰富。我的手不大,抓一把枸杞是70g左右,如果药方里开10g枸杞,抓两把够半个月的量。

教科书上讲枸杞的作用,主要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而益精明目也是通过滋补肝肾实现的,肾藏精,肝开窍于目。既然滋补肝肾,像是腰膝问题,虚证范畴的,都可以用。中医讲补肾而壮腰膝,是站在整个生命的长度来考虑的,人老了腿脚不便,是肾中元气渐微的结果,是生命的正常流程。很多年轻人,得了些肾上的实证,但腰膝没有问题,或者腰膝受了点外伤,但肾没有问题,便觉得中医胡扯,根本对不上号。相反的,有些人年龄大了,自然就觉得中医的描述符合现实情况。

最重要的还是遵循实际体验,我早期学中医的时候,不常用枸杞,觉得用了也没多大效果,又认为补要缓,不见效也正常。实际上,就是不会用,或者说用得不够精准。某次我去一个老板朋友那里做客,恰逢他的经销商送给他两盒精装枸杞,他每天都吃,我便采访他一下。此人一手工厂,一手贸易公司,产业搞的不小,是个头脑很实际的人。因为很忙,他也不泡枸杞水,也不熬枸杞汤,抓起一把塞进嘴里,嚼嚼就吃了。我看见后,便故意问:“有用吗?就吃。”他脖子一拧:“你不是学中医吗,你问我?”我说,有没有用不能光靠嘴说,吃了才知道。他说有用,觉得休息的时候,精力恢复地快了,不那么累了,让我也吃吃。虽然在他的怂恿下,我也吃了几天,依旧没什么感觉,不过对于这味药的看法还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枸杞是老药了,《神农本草经》讲“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可以看得出,都是针对纯虚的证候,且更偏于滋阴,还不是针对那种急性的阴伤,是缓慢而长期积累而来的。因此上,《伤寒论》这样的书里见不到枸杞。再加上《金匮要略》里面也没有,很多尊仲景的人便说,枸杞不妙。非也。《金匮要略》虽然是杂病书,但翻开看看,里面的证候都是程度比较深的,不是缓病,算是久病积而发之,所以用不到枸杞。再或者,张仲景不爱用枸杞,没有这个用药习惯。再或者,彼时彼刻的枸杞质量不好,产量太小,运输不过来,种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看书思维要活。

早些时候,枸杞参与的方剂以单方和小方居多,属于调养类的,补身体。这样的药,不容易出名,看起来没有个性,但也不代表没有能力。明朝张景岳,率先打开局面,他的名方「左归饮」、「右归饮」、「左归丸」、「右归丸」,都用了枸杞。“左归右归”系列,是在地黄丸上做文章,将地黄、山药、山茱萸,这“三补”,变为了“四补”。张景岳是公认的用熟地的高手,是带着老乡挖过地黄治过病的一线临证医生,不是专门作文的那种,他用枸杞,足以说明枸杞这味药值得用。

还有一个「一贯煎」,也是个经典方,很多医生喜欢用,出自清代医家魏之琇,人不如方子出名。「杞菊地黄丸」,是现代常用的名方名药,编在《医级宝鉴》里。古代很多的医书不是著作,而是编纂成的,包含理论方法方剂药解等等,有的是作为教材,有的是国家项目,有的是私人发心编书。这种书,往往收录很多内容而不注明出处,中国古代不搞知识版权那一套,尤其是医学,很多人是无私奉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想把好东西传出去。现在的大财主更爱去拍卖会,把好东西收进来更重要。

枸杞滋阴是肯定的,有的医家说它阴阳双补,也有道理。最主要的还是平和。虽如此,有些人吃了还是会生火,这一般是气机不通畅导致的。枸杞虽好,却没有理气的作用,药食两用能保证安全,但不能保证周全。没有什么药是万能的,所以中医自古就要组方,搭配着用。我们学养生,还是要学到位,至少心要开阔,不能说觉得一个东西好,就疯狂热爱,觉得什么不好,就全盘否定。对于中医学,也是如此,我们不要因为喜欢中医学,就说中医理论对,而是学了中医,发现的确有道理,才认可它。这也是对一门学问的尊重。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post-1848.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当餐点评(0)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