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三餐饮食吃货达人

从雪糕刺客到水果刺客:谁在“背刺”中国人的果篮子?

当餐:吃货达人
食客: (1770)
食材: (64)
0

在“雪糕刺客”引发广泛讨论之后,“水果刺客”也悄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与雪糕刺客类似,“水果刺客”指的是一些看起来普通,甚至其貌不扬的水果,但在结账时却因价格过高让消费者感到意外和被“刺”。央视近日曝光多地水果市场乱象,揭开了这场“甜蜜陷阱”背后的消费真相。

一、央视曝光:水果刺客的三大套路

1. “薛定谔的价签” 

调查发现,部分水果店故意模糊标价:散装水果仅标注“时价”,切块果盒不标明单价,礼盒包装用“艺术字”遮挡价格。消费者直到结账时才发现,看似普通的果切盒竟要价128元,而货架上“9.9元/盒”的促销牌,用小字标注着“限50克”。

2. “包装刺客”的消费魔法 

进口标签、木质礼盒、绸缎内衬……某高端超市内,6颗日本水蜜桃售价588元,包装成本占比超40%。更讽刺的是,某些“进口水果”实为国内种植,套上外语包装便身价暴涨5倍。

3. “混合销售”的障眼法 

商家将高价水果与平价水果混放,切块果盒中混入少量高价品种。消费者以为在购买“平价果盘”,实则按最贵单品计价,结账时才发现被“水果刺客”偷袭。

二、水果刺客背后的商业逻辑 

1. “消费升级”的幌子与真相 

商家以“精品化”“轻奢化”为名抬高价格,但多数高价水果并未实现品质升级。某果品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优质水果产量同比提升18%,但终端市场价格涨幅达35%,中间利润多被渠道商吞噬。

2. 渠道成本的层层加码 

从果农到消费者,水果需经历收购商、批发市场、零售商等多重环节。央视追踪发现,某芒果产地收购价2.8元/斤,经4级流通后售价达19.8元/斤,流通成本占比超60%。

3. 利用信息不对称收割年轻人 

商家精准狙击两类人群:一线城市白领追求“精致生活”,愿为“拍照好看”的包装买单;年轻父母迷信“儿童专用水果”,实则同一产地的蓝莓换个小盒便涨价3倍。

三、反刺攻略:如何守住水果自由? 

1. 破除“消费幻觉”四步法 

  问清计价单位(是“斤”还是“盒”); 

  警惕“进口盲区”(查海关编码辨真假); 

  拒绝过度包装(撕掉“仪式感”滤镜); 

  活用比价工具(超市APP查历史价格)。

2. 回归本质:好水果的标准 

国家果蔬质检中心专家提醒: 

  芒果甜度≥14度即达标,非“20度甜”才叫好; 

  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已回归理性,超过40元/斤多为智商税; 

  现切水果需查看制作时间,超过2小时营养流失70%。

3. 向“价格刺客”说不的底气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要求:商品必须显著标明价格,混合销售需告知计价方式。若遇价格欺诈,保存小票拨打12315,已有消费者成功维权获3倍赔偿。

水果不该是“刺客”,而是生活的烟火气 

当一颗桃子被标上天价,当吃西瓜需要勇气,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水果自由,更是平凡生活的幸福感。拒绝为虚荣心买单,让水果回归酸甜本味——毕竟,夏天的正确打开方式,是捧着一牙西瓜大快朵颐,而不是在扫码支付时倒吸凉气。

你在哪里遭遇过“水果刺客”?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post-1378.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当餐点评(0)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