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当餐市场餐饮头条

中美关税大战后餐饮品牌的“美国梦”破了,餐企们何去何从

当餐:餐饮头条
食客: (2983)
食材: (77)

餐饮食材网当餐君:中美关税大战已经进入刺刀见红的白热化,老美针对我们的关税已经加到104%,我们对老美的关税也干到了84%。双方所有进口商品无一幸免。那些想出海或已经出海美国的餐饮品脾,“美国梦”这次可能真的要碎了。

到去年底,海底捞、喜茶、外婆家、快乐小羊等品牌都在美国开了分店。柠季创始人大汪姐也在美国搭建了团队,预计今年能开出三家门店。这些餐饮品牌选择出海东南亚和欧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太卷,一杯茶饮在国内卷到9.9元,在美国可以卖到4-10美元,相当于国内价格3-8倍。但老美餐饮品类整体相对较少,内卷也没那么严重,目前仍然属于蓝海。

而在全世界消费能力这一块,3亿多美国人占了全球消费市场的20%份额,消费能力属实真强。

加税之前,中国餐饮出海欧美国家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原材料、人工、法规。

而现在,已经出海的品牌和正在出海的品牌,更要面临一个超级选择题,继续从国内进口原材料还是想办法本土化?如果仍然选择从中国进口,104%的关税相当于把成本增加一整倍。餐饮老板都明白,原材料每上涨一块钱,顾客最少要多支付两三块钱,甚至三四块钱。

拿已经在美国开了十几家店的海底捞为例,如果一份出口过去的毛肚原来卖30刀,假设到岸成本价15刀,现在加税后成本价至少要30刀,终端价格保守要60刀起。


这还只是假设,实际涨幅一定会更高。在老美们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吃一顿中餐比原来至少多付一倍以上价格,这买卖根本做不了一点。

如果干掉这个进口原材料的成本,直接本土化如何?

当然可以,只要餐饮老板足够有钱,自建供应链或者发展供应商。但结局很可能像曹德旺当年在美国建厂的后果一样,工会、罢工、效率低下,以目前国内本土餐饮品牌的实力和能力,除了海底捞,其他基本上很难实现。当然除非有别的目的,就是所谓的“国际化知名度”,不惜一切成本开店。毕竟赚的不是开店钱。

正在准备出海美国的品牌,在关税没有改前,基本可以取消这个念头了。

昨天当餐君跟正在美国准备开店的柠季大汪姐聊了一会。

对于目前关税涨幅的影响,人家大汪姐还没感受到压力。

因为柠季在美国是供应链先行,店还没开业,已经提前准备三个店的物料储备。

讲话了,大汪姐能把柠季开出三千多家店真不是盖的。难道是之前掐指一算料到金毛会加征关税?提前把今年准备开出的三家店一切物料都运过去了。

估计省出来的税钱能妥妥的买两辆特斯拉了。

中国餐饮和茶饮品牌去美国还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设备不通用,无论从功能还是型号。毕竟老美的餐饮品类中式相对较少,现制茶饮就更不多。要么依靠进口,要么像大汪姐一样,只能选择同品类的转让门店。

目前,柠季在美国的首店以及未来二店三店的选址,基本都会选择上一家就是奶茶店的门店,通过简单改造调试,能出节省出半年以上时间。

用大汪姐的话说,如果像国内一样从0起步开一家新店,在美国所需时间至少9-12月起步。

这还是茶饮店。如果换成更加复杂的中餐,估计两三年都有可能。出海美国,即使像柠季一样供应链先行,很多物料也无法做到本土化,因为你找供应商本土化的东西很可能他也得去中国进口,完全是脱裤子放屁费二遍事。比如茶饮店的茶叶,或外带外卖的包材,因为属于低端产业,全美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大部分还是从中国进口。至于新关税后的价格影响到底有多大,大汪姐目前还没测算。

当餐君估计,按照国内包材成本和海运成本,加税后的价格很可能奔着1刀去了。

除了大头开销,很多在美国开店的琐碎成本,也高的离谱。汪洁4月6日发了一条朋友圈,一个60✖️90的kt版,竟然要66美金。美国的广告公司,应该去抢啊!

如果在国内,不走公司供应商系统,马路边的复印打字店,估计10刀都用不了。

更夸张的是,100✖️50的横幅,老美的广告公司卖出了55.5美金的天价。不是,一个破布印上几个字,就这么要价,金子做的字啊?

大汪姐直接在朋友圈喊话,谁来开个广告公司吧… …

这些在国内开店不起眼的琐碎成本到了美国就变成了天价,加上原材料、关税、人工、房租、法规这五座大山,这生意几乎没法做了。

国内三座大山已经压的餐饮老板喘不过气了,五座大山可以直接要命了。

汪洁还说了,出海这件事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它是一个企业战略的决定,餐饮老板应该持有极其谨慎的态度。

地缘政治的变化,两国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对餐饮品牌出海有着巨大影响。跟在家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完全不是一回事。用国内的合伙制、赛马制、师徒制,以及5s标准化等管理手段,去进行所谓的降为打击,根本就是那些大师在瞎忽悠。

想出海的老板可以问问那些在欧美国家开店的老板,当你贴出一个招聘广告后,假如一个50岁的大妈来面试,你敢说一句“年龄大的不要”,轻则被罚,严重的情况可能是,大妈直接把你告上法庭,不赔钱誓不罢休。

再有就是,美国餐厅成本结构和中国存在较大的区别。如果说食材成本控制在20%,租金成本控制在7%~8%,门店的人力成本可能达到30%,甚至是35%~40%。

员工一个工作日内工作超过 8 小时,或在一个工作周内工作超过 40 小时,应按正常工资的 1.5 倍支付工资。一天工作时间超过 12 小时,其工资不得少于正常工资的两倍。

餐饮老板如果还想着像国内那样,员工月休四天,每天工作至少10小时,五险一金偷奸耍滑。

那恭喜您,美国劳工部一定会爱死您了。有人可能会觉得,工资高待遇好,老美的员工工作效率会不会更高?

实际情况却是,经常有中国餐馆老板吐槽外国员工,又贵又不好用,效率低下,中国员工一个人的工作量可能抵得上2个外国人。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成本也会变高,比如国内的一个店匹配4个基层员工即可,国外可能要匹配6—7个,这就导致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双双变高。所以,想在美国开一家赚钱的餐厅或品牌,员工这道坎可能极难逾越,这也就是在欧美的海底捞门店,看到的员工很多是国内过去的。

因为既听话又好用,可能还便宜。

加税就加税吧,但很多原材料依然不能进口,是出海老板最头疼的问题。去年,字节跳动新加坡办公室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问题食物疑似来自新加坡云海肴和莆田两家供应商。

云海肴相关负责人对此事件也一肚子委屈。

因为新加坡餐厅的肉类大部分来自于本地采购,国内肉类,如鸡鸭牛猪是无法进口的。肉类没办法从国内进口,就要想办法在当地找供应商。

价格贵不贵但说,国外食品安全的月亮也并非那么圆,该放倒你时,照样不含糊。

茶百道的爆款大单品杨枝甘露,韩国门店受制于棒子的进口政策限制,只能把台农芒果换成来自南美的苹果芒果,味道和口感跟国内有很大变化。无奈的变成了韩国特供版。

这也是中国餐饮没有走出国际巨星的一个主要bug,但又很难解决。这次就看霸王茶姬能不能通过上市,真正原汁原味的走到欧美市场。别阉割,别改版。就像星巴克一样,全球一个味儿。

关键是中美关税干到这份上,霸王茶姬赴美上市这事… …让子弹飞一会吧!

所以,因为各个国家尤其是美国各种进口政策的限制,国外情况和中国存在差异,一旦出海,供应链甚至产品都要进行调整。

到最后,品牌可能还是那个品牌,但味儿还是那个味儿吗?中美关税之战不分出个结果之前,餐饮老板还是在家待会儿吧!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post-1332.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4月14日10:06,已经过了10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当餐点评(0)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