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风味食品

发酵是古老食物技艺中的风味之魂

当餐:风味食品
食客: (4709)
食材: (97)
0
“不是人发明了发酵,而是发酵发明了人”,发酵专家桑多尔·卡茨的这句话,道出了发酵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如果没有它,今天人类餐桌上至少一半的食物都要消失——德国人会失去啤酒,法国人会失去奶酪,韩国人会失去泡菜,越南人会失去鱼露,中国人会失去什么,我简直不敢想象……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人类仿佛已经驯服了发酵。但任何一个跟发酵打过交道的人——无论是专业的酿酒师、面包师,还是一个只想做点泡菜的主妇,都清楚发酵的脾气,发酵讲究“风水”,没有人能100%保证得到自己想要的味道。

人类发现发酵,本就是个偶然的奇迹。据说奶酪来源于凝乳,牛奶被遗忘在羊皮袋中,变成了微酸的固体块状物,人们就学会了做奶酪;蜂蜜并不会自然发酵,但某天雨落入无盖的蜜罐中,几天之后蜜酒就诞生了。
在未勘透发酵的奥秘之前,发酵犹如开盲盒一样不可预测的特性,使人们将发酵的诞生归功于神祇。

如今,对微生物的研究让发酵不再那么神秘。通俗来讲,发酵就是有机物被细菌、酵母、霉菌、等微生物不断分解的过程。发酵食物特殊的风味和口感,通常来自有机物被分解后的产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发酵不仅能保存营养,甚至还能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但许多人对发酵还有疑虑,比如为什么一碗粥在自己家放几天就馊了,放制酒厂就变一碗米酒?因为发酵与腐败常常只有一线之隔——两者原理基本一致,只是腐败的过程不受控,常常伴随杂菌污染,其最终产物于人有害或者让人不悦。
而且很多时候,发酵与腐败的分野,并不只是一个科学问题,它深受地理风俗、民族传统和身份认同的影响。
几乎人类主要的食物种类都可发酵。谷物、豆类、肉类、乳类、果蔬的发酵历史已经有一万多年。
但谷物发酵,于人类的意义更深一层。没有谷物发酵,就没有面包和啤酒。在希腊罗马人中,区分文明人的标志就是食用面包和啤酒。可以说,谷物发酵推动了人类对植物的驯化,进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谷物发酵,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厌氧状态下,生成乙醇、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微量物质,比如挥发酯、乙醛、酸,它们赋予了发酵饮料或面包各种香味及口感。
在谷物酿造酒上,中国人有一大贡献——酒曲。谷物酿造酒一般分两类:一种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比如酿啤酒离不开的大麦芽,大麦芽在这里既是糖化剂,本身又是酿酒原料。另一种是撒上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其主要成分为曲霉、根霉或红曲属的各种真菌),酒曲促使更多的谷物经糖化、发酵酿成酒。

酒曲出现的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很久之前,中国人就发现只要把谷物蒸煮,放置在空气中,温度湿度适宜时就可以发霉变“曲”。酒曲是中国酒之骨,传出国门后在日本也落地生根,清酒、酱油、味噌都离不开它,米曲霉甚至还被评为日本的“国菌”。

豆类发酵,东亚三国大概是领头羊。日本的味增和纳豆、韩国的大酱都是国民食物。
但在发酵豆腐这一项上,中国人玩出了花。生大豆不好消化,但发酵通过破坏细胞膜、降解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让大豆变得肠道友好且营养愈加丰富。

豆类所含的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成的多肽和氨基酸,就是豆腐的鲜味密码
发酵豆腐的大户是腐乳。自明朝以来,腐乳一直是中下层人家进粥下饭的风味食品。腐乳又分红方、青方、白方。红是靠红曲霉、青则是加了低浓度盐水、白是啥都不放。让汪曾祺和唐鲁孙都念念不忘的北京王致和臭豆腐就是青方。

发酵,贵州风味的魔力之源。
潮湿温暖的局部气候让贵州成为微生物的天堂。这些微生物原本可能成为食物的死敌,勤劳智慧的贵州人却与它们结为挚友,与这些看不见的小小生命一同构筑了想象力十足的美味王国,并把贵州一步步发展成世界顶级发酵食品产地

贵州有无数种发酵出来的美味,酒,算得上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不只是茅台。贵州的美酒,光是酱香就有茅台、习酒、珍酒、国台酒、钓鱼台酒、金沙窖等十好几种;浓香也有鸭溪窖、湄窖、毕节大曲、习水大曲,个个名头响亮;董酒更不必提,独自撑起“董香”类别,与茅台并列为国家名酒。

贵州,最不缺的就是高山。
高山,是气候的天然屏障与分界。寒冷空气自北向南,在贵州一重又一重山地的阻隔下放慢脚步,撞上高大的乌蒙山时已成强弩之末,与南方的暖湿气团僵持在此,形成一道绵长的降雨带——这就是著名的“云贵准静止锋”,让贵州的空气里永远带着充沛的水汽。

贵州人自古就是爱酒的。从考古资料看,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黔西北墓葬中出土过饮酒用的“陶觚”,还有许多年代更早的瓮、甑,很可能曾用于酿酒;从史料看,《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南彝志》等文献都对古彝人、濮人的酒风酒俗有过记载——这根本就是一片被酒香沁透了的热土,结出多么饱满的果子来都不算出奇。

豆豉豆干豆腐果,豆子里能发酵出多少美味密码?
你或许不了解贵州的豆豉,其实,整个西南加上两湖地区都是不缺好豆豉的,但贵州的豆豉称得上独具特色。
豆豉发酵,靠的是霉菌和细菌,其中霉菌的出场率更高。比如重庆的永川豆豉用的是毛霉,湖南的浏阳豆豉用的是米曲霉,偏偏因为气候与微生物环境的差异,贵州常见的豆豉是靠枯草芽孢杆菌完成发酵的,这就在风味上有了区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曲的微生物中,枯草芽孢杆菌是相当重要的一类,所以酱香酒酿造过程中明明没有大豆,却能品出一丝豆豉香。

贵州豆豉的样子够“怪”:湿湿的,黏黏的,翻搅之下还能拉丝。古里古怪的豆豉,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很山野,也很家常:把煮熟的黄豆用鸢尾科的“豆豉叶子”一层层包起来,不再加什么原料,放到暗室里“渥”上十天半月,就能渐渐变得黏手,等到拨动时能够“藕断丝连”便是最成熟的状态。这种豆豉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晒干,变为颗颗独立、便于保存的“干豆豉”;也可以泡入茶水中,加上盐和姜蒜末,变成风味更特别的“水豆豉”。豆豉最常出现的地方,是贵州人的酱料和蘸水。在贵州,酱料和蘸水无异于风味厮杀的战场,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秘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搭配方法。在调味的舞台上,辣椒能挑大梁,折耳根、木姜子油带来富有冲击性的芬芳,豆豉却负责搭起鲜美的底味,构成稳定、坚实、不可替代的“黔味”基调。
领略了个性鲜明的豆豉,贵州其实还有很多温柔的发酵豆子等你品尝。

有高原反寒特点的黔西北是大豆的重要产区,高产的大豆则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无穷创造力,用“发酵”榨干豆子里的每一滴鲜美潜能。
小豆腐”——小小的四方块,没烤的时候看着就跟豆干差不多,放到滚烫的烤网或烙锅上,没一会就鼓胀胀的像个小气球,咬下去口口爆浆,带着一股子说不上来的鲜味,再蘸点辣椒面简直就是味蕾上的“王炸”。
如今市面上的小豆腐,百分之六十都来自毕节市大方县,这座远近闻名的“豆干之乡”最懂豆腐发酵的艺术。小豆腐,放在特制的容器里“渥”上一两天就能做出特殊的嫩滑口感,想吃重口味的臭豆干,则要用特殊的“饭米草”(一种干稻草,最好还是以往就用来制作豆干的),和白豆干交错着一层一层堆放起来,直到长出菌丝。如果任由长出菌丝的豆腐一直发酵下去,不消几天,质地就要变得软烂,也该改称“霉豆腐”(也就是豆腐乳)了。
在林林总总的发酵美味中,最丰富、最独特、最能代表贵州味道主色调的,还是非“酸”莫属。

大山里的气候潮湿舒爽,适合万物生发,但保存食物着实成了难题;贵州又长期少盐,不能随便用最简单的“加盐腌制”法解决一切生活所需。相对的匮乏造就的是绝对的丰富,漫长时光里打磨出来的生活智慧把“制酸”这项复杂技艺变成了呼吸一样的本能:腌酸、泡酸、沤酸、醋酸,酸汤、酸菜、酸肉、酸辣椒……可以说,贵州有多少座山,就有多少种酸。

独山,贵州南部的小县城,是都柳江的发源地。这里降水多、河流密,独木可成林的古榕树连成接天的绿海,原始森林里生长着无数奇花异树。这的少数民族傍水而居,最爱吃酸,经年累月形成了最为独特的三道酸。

头一道,是“盐酸”。制作盐酸,要用应时应季的青菜,晾晒腌渍,又加蒜苗、蒜头、冰糖、甜酒、辣椒,封坛腌制,酸甜咸辣味道俱全,清新爽脆。

第二道“虾酸”,风味可就开始有点不一般了。新鲜的小河虾,放盐和酒拌匀,在坛子里封上半年,待颜色变得微泛粉红再加第二次料,用大量的烧酒、甜酒、辣椒和盐腌制调味,再封上半年。

这时候的小河虾早已皮酥肉烂、腥味全无,只剩下蛋白分解后的极致鲜美。

最有挑战性的是第三道——臭酸!

臭酸分荤素两种,素臭酸是把青菜与凤仙花一起细细剁碎,与炒熟的麦子一起发酵成深绿色的乳浆;荤臭酸呢,没有固定的配方,无论什么带油水的猪牛肉类炖煮在一起发酵便好。用臭酸做出来的菜,无论荤素,总是越嚼越香,越吃越上瘾,皱着眉头拿起的筷子多扒拉几口就放不下了。

制酸的手艺不光独山县有,在贵州可算是遍地开花。

西南地区常见的“洗澡泡菜”在贵州也很普遍,少加些盐,腌泡一两天就能吃,凉拌也好,做汤也好,都很爽口,是许多贵州美食的绝佳拍档,比如贵阳的花溪牛肉粉,就绝少不了酸爽的泡莲花白丝

酸萝卜更是酸菜中的明星单品,腌制时加些冰糖,酸甜交加格外美味。贵州的街边总少不了卖酸萝卜的小摊,人们买上一份蘸点辣椒面就吃,清新的味道是夏日最难忘的回忆。

西南地区常见的“洗澡泡菜”在贵州也很普遍,少加些盐,腌泡一两天就能吃,凉拌也好,做汤也好,都很爽口,是许多贵州美食的绝佳拍档,比如贵阳的花溪牛肉粉,就绝少不了酸爽的泡莲花白丝

酸萝卜更是酸菜中的明星单品,腌制时加些冰糖,酸甜交加格外美味。贵州的街边总少不了卖酸萝卜的小摊,人们买上一份蘸点辣椒面就吃,清新的味道是夏日最难忘的回忆。

 

酸汤鱼,来自制酸手艺最丰富、最地道的黔东南,已经成了到贵州旅游必须的打卡美食。不过如今咱们吃到的酸汤鱼已经是改良后的版本,想一访黔味本色,还是得深入大山,去找那些最怪、最野、最上头的“贵州酸”。野生的小番茄,形状不那么圆溜,味道更是野得惊人,发酵上一两个月就变成浓稠的酱汁。这样的红酸汤要是直接舔一口,何止是能酸倒了牙,简直能酸得人鼻子尖疼,可是番茄的浓香也格外醇厚。红红火火的颜色,酸辣交融,开胃得很

 

黔东南洞藏红酸汤,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以农场自有的野生小番茄,本地红椒(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野生苦蒜,野生八月笋为原料。经过清洗,粉碎,装坛,再加入采自当地海拔1600多米大森中的土著益生菌,自然发酵8个月以上而成。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post-1219.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当餐点评(0)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