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材网 餐饮美食

上海的特色美食有哪些?这8种全是"心头爱",来了就得吃个遍

当餐:餐饮美食
食客: (1964)
食材: (89)
0

前两天我家老公出差去上海,回来就念叨着那边的小吃,馋得我直咽口水。我琢磨着,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上海那些让人魂牵梦绕的美食。别看我是成都人,但上海菜我也研究了好些年,家里的上海朋友老孙来我家做客,尝了我做的红烧肉都说有七分像了!

上海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那个"浓油赤酱"的感觉,不像我们川菜那么麻辣,但那个鲜香味道是真巴适!做上海菜最重要的就是火候和耐心,急不得,就跟带小孩似的,慢慢熬才出味道。

说到上海美食,第一个必须提的就是生煎包。这东西看着简单,做起来可有讲究了。面皮得软硬适中,太软了成饺子皮,太硬了又咬不动。馅料要鲜,猪肉一定要选梅花肉,肥瘦比例得有个三七分。我第一次做生煎的时候,火候没掌握好,底下都糊了,上面还是生的,气得我差点把锅扔出去。

记住哈,生煎的诀窍在于"先煎后蒸"。锅里放油,等到五成热的时候把包子底朝下摆好,千万别挤太紧。煎到底部金黄,慢慢倒入温水,水量到包子的三分之一高度,盖上锅盖焖煮。这个水不是随便倒的,温度要掌握好,太凉了面皮会皱,太热了又容易炸锅。

去年我和老姐去上海玩,在福州路那家老店吃的生煎,一口下去那个汤汁哗地就出来了,烫得我们俩捂着嘴直笑。现在回想起来还直流口水呢。

第二个就是葱油拌面,这个在上海是家常便饭,但做得好不好差别大了去了。面条煮的时间是关键,上海本地人喜欢面条稍硬一点,我们叫"七分熟"。你煮的时候看到面条浮起来,用筷子挑起来一根咬一下,中间还有一点硬心,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

葱油也有做法,蓉姐的经验是小葱切成葱花,用中小火慢慢炒,等到葱香味出来,颜色变成金黄,这时候倒入生抽、老抽、白糖,小火煮上两分钟。别着急,这火候跟调料比例很重要,火大了葱容易糊,比例不对味道就差了。

我家娃儿最喜欢吃我做的葱油拌面,每次做他都要在旁边"监工",说是怕我偷懒少放葱油,哈哈,这孩子馋起来跟他爸简直一模一样。

说到上海,不得不提小笼包。这可是技术活儿,皮薄馅多汤汁足,一不小心就漏汤了。我学了好几年才掌握到那个感觉。和面的时候一定要用温水,这样面团有弹性。馅料里一定要放足够的肉冻,这样蒸的时候才会化成汤汁。

记得我第一次包小笼包,那个褶子丑得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老公安慰我说:"好吃就行,谁在乎好不好看。"结果一上锅全漏了,满蒸笼都是肉汁,尴尬得不行。后来我跟上海的师傅学了窍门,包褶子的时候一定要捏紧,而且蒸的时候先用小火,等锅里有蒸汽了再转中火,这样面皮不容易破。

上海的红烧肉跟我们川渝的做法不太一样,它更甜一些,而且非常软烂。上海红烧肉的关键是糖色,先把冰糖熬成糖色,变成琥珀色的时候倒入五花肉,快速翻炒均匀。这个过程火候是关键,糖色要掌握好,不然就苦了。

炒好糖色后加入料酒、生抽、老抽,记得先放料酒,酒气散了再放酱油,这个顺序不能乱。然后加水没过肉,先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这个过程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我家老公老说我炖肉的时候就像守财奴似的,每隔十分钟就要揭开锅盖看一眼,生怕出了差错。

蟹粉狮子头也是上海名菜,用的是肥瘦相间的猪肉剁成的肉泥,加入蟹粉调味。这道菜我做了好几次才敢拿出手,关键是那个剁肉的火候,太久了肉泥太细腻软绵没嚼劲,太短了又显得粗糙。

搅拌肉泥的时候得顺着一个方向,这样肉粒才会紧实。加入鸡蛋、葱姜水调匀,最后点睛之笔是放入蟹粉。做好的肉丸子要先用油煎一下表面,这样成型后再红烧,肉丸子才不容易散。我去年中秋做了这道菜,婆婆吃了连连夸我手艺好,那个高兴劲儿别提了!

清蒸大闸蟹是上海秋天的标配美食。记得去年阳澄湖的大闸蟹上市,我们家老孙专门寄了几只给我们尝鲜。清蒸大闸蟹看着简单,其实里面有讲究。首先得把蟹洗干净,用刷子把壳刷一遍,特别是关节处的泥沙。清蒸时间很重要,公蟹八分钟,母蟹十分钟,时间长了肉质就老了。

蘸料也是关键,老上海人喜欢用镇江香醋加姜丝,简单却能提鲜去腥。第一次吃的时候我不懂,直接用手抓,结果被蟹壳划了一道口子,疼了好几天。后来才知道要用专门的工具,慢慢地撬开蟹壳,先吃蟹黄,再吃蟹肉,细细品味那个鲜。

上海本帮面也是一绝,尤其是阳春面,汤头鲜美得不得了。我跟上海的朋友打听了好久才知道,那个汤是用鸡架、猪骨头熬出来的,而且要小火慢熬四五个小时。我们成都人做汤喜欢用各种调料提味,但上海人不一样,他们追求的是原汁原味。

上海炒年糕是我家过年必备的一道菜。年糕要提前用水泡软,不然炒的时候容易夹生。我喜欢放些青菜、肉丝一起炒,这样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炒年糕的火候是关键,要用大火快炒,不然年糕容易粘连在一起,成了一坨就不好吃了。

说了这么多上海美食,你最喜欢哪一种?你去上海旅游的时候有没有尝过当地的招牌菜?欢迎在评论区和蓉姐分享你的美食故事!有机会我再给大家分享一下上海本帮菜的做法细节,让咱们在家也能吃到正宗的上海味道!

餐饮食材网当餐供应链温馨提示:当餐原创文章版权归当餐网创作者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餐饮食材供应链/当餐预制食材菜市场:当餐网中央厨房、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生鲜超市和冷链仓库位于大湾区;当餐配备冷链物流以及冷链运输车队,承接食材配送和菜市场、饭堂承包、配餐送餐等业务;当餐开设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服务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厂企饭堂、冻品批发、预制菜、餐饮门店等客户;是餐饮食材供应链平台和冷链食材、冷冻食品、冷链物流行业领先的生鲜配送、冷链食品、餐饮连锁、食材供应链和智慧菜市场开发运营商。当餐网转载文章仅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当餐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通过平台客服联系当餐网工作人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餐网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dangcan.com/post-1080.html

当餐网猜你喜欢这些餐饮食材和生鲜食品
当餐评论列表:
当餐点评(0)
empty

餐饮食材网当餐暂无评论